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推荐信——清朝京官的财源之一:京员八行书


作者:史遇春

一、解题

题目中有“八行书”一词。那么,何谓“八行书”?

要说“八行书”,先说“八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章传》中有:“更相推荐”。李贤注,引汉·马融《与窦伯向(章)书》曰:“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谓信纸一页八行。

后世信笺亦多每页八行,因以称书信。

唐·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云委八行,抒...

Read more

【原创】金圣叹的死因:清廷为罗织名士,杜绝清议


作者:史遇春

读清人笔记,孙静庵(生平未详)在《栖霞阁野乘》卷上有《金圣叹之死》一节。

本文就以清人笔记为据,说说这位大文人的死事。

农历辛丑年(清世祖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笔记作者误作庚午)的“哭太庙案”,吴下(泛指吴地)名士同时被清廷杀害的,有十八人,他们分别是:

金人瑞,倪用宾,沈琅,顾伟业,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姚刚,徐玠,叶琪,薛尔张,丁子伟,王仲儒,唐尧治,冯郅。

这一案中,除了这十八位名士死去以外,另,他们的家财也被籍没入官,同时,因为此案株连,被处以充军、流放、禁锢的人,也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早先,明朝覆亡...

Read more

【原创】清人看《红楼梦》:包罗顺治与康熙两朝八十年历史


作者:史遇春

很早,在听人家讲《红楼梦》时,就有事涉明珠一说。

读清人笔记,孙静庵(生平未详)在《栖霞阁野乘》卷上《〈红楼梦〉包罗顺康两朝八十年之历史》中,对《红楼梦》事涉明珠一说持否定态度。但是,他却把对《红楼梦》的认知,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直接说此书包罗了清朝顺治与康熙两朝八十年的历史。

清世祖顺治在位十八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至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

清圣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顺治与康熙两朝,合计79年。笔记作者取整,说是两朝八十年年历史。

话入正题。

《红楼梦》这本书,品评论说的人很多,但是,...

Read more

【原创】清代官员对太监的印象:与穷寡妇无异


作者:史遇春

关于这一篇,先说几句闲话。

因为担心被人误解为赚人眼球,所以,要不要写这一篇,曾迟疑再三。

文题涉及到太监、寡妇,这两个特殊群体,大多数情况下,一直都是被中国社会轻视、鄙弃的,大多数时候,在大多数的心中,对他们几乎是没有什么正面印象的。时至今朝,虽然这两个特殊群体或全部消失、或几乎消失,但是,社会对他们固有不良印象的存在,使得太监、寡妇二词一出,似乎就暗含了某种不尊重。我是希望从一个相对公允的视角来写他们,但是又无法规避这两个名词自身所满含的负面惯性。是否动笔,多少有些矛盾。

仔细想了想,太监、寡妇,就人生圆满学的角度看,他们都是可悲的群体。大多数情况,他们最初的人...

Read more

【原创】清朝一例涉及考官人事安排的招摇撞骗案件下


作者:史遇春

这一案件初审时,先提审的是饶士腾。提审前,饶士腾还在外省,所以,他是从外省提解回来的。

饶士腾被提,到堂讯问。他的回答是,对于当堂所审问的事情,他完全不知情。

当时,也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可以出示,来让饶士腾招供。所以说,一开始,对饶士腾的审问有些不得要领。最后,无果而散。

因为证据不足,也不能马上就羁押饶士腾。初审饶士腾,无果而散。不想,饶士腾回到寓所之后,他马上就自尽而亡了。

猜想,饶士腾的死,也是激于一时的气愤和羞愧。他也是害怕到最后,没办法自白其身,于是,就寻了短见,算是给自己、给朝廷一个交代了。想一想,饶士腾的死,还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

嗣后,即提...

Read more

【原创】清朝一例涉及考官人事安排的招摇撞骗案件上


作者:史遇春

招摇撞骗,是很多历史时期、很多社会状态下都会存在的不法行为。以往的中国社会,很多时候,都有人治大于法制、人情高于法理的现实存在。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不法之徒,在深谙一般人的心理之后,找准空子,以能够关说、可以搭桥等方式为幌子,进行招摇撞骗。而那些向往升迁、迷信权力的人,因为本心迷蒙,往往就入了招摇撞骗者的圈套。

接下来,就讲一例清朝时期涉及考官的招摇撞骗案件。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

话说,清朝时期,相比较而言,京师的招摇撞骗之风最为盛行,尤胜于其他地方。而且,因为招摇撞骗之风的盛行,京师的谣言也最多。

当时的御史言事,对于流传在社会上...

Read more

【原创】清朝的外官如何向京官送礼:读清人笔记


作者:史遇春

先说外官与京官。

京官,一般是指在京师任职的中央系统的官员。

相对于京官而言,外官则是指地方官员和朝廷差遣外出的官员。

外官要向京官送礼,其间的道理,有人情也有政治,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

话入正题。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

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丰以前,外官馈送京官,主要有三项:

一、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地方官员、下级官员在夏季到来之际,为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以消暑降温为由,所起名堂,以示“恭敬”,称之为“冰敬”。这一事体,不但清朝有,明朝也有。

二、冬季有炭敬。与冰敬同理,炭...

Read more

【原创】清德宗光绪帝权力的微弱:两宫不和小事件中的庆宽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上。

内务府郎中庆宽,在内务府当差时,因为伺候慈禧太后非常周到,所以,颇被慈禧太后所信任和器重。基于此,在两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并存的时候,庆宽当然会被看成是慈禧太后的人马。

有一天,因为慈禧太后寿辰将至,清德宗光绪帝打算要送慈禧太后一份寿礼,所以,他就着人将内务府郎中庆宽召了过来,并告诉庆宽说:

“我要给太后送寿礼,你给我准备一下吧!”

庆宽得了光绪帝的吩咐之后,就派人打了四个不同款式的金镯样品,并把样品进呈给了慈禧太后,并请慈禧太后的旨意:

“皇上要送老佛爷(清宫信佛,内府都成慈禧太...

Read more

【原创】清朝光绪时期的清流兴衰小记:读清人笔记


作者:史遇春

一、清流

先说说清流及其简单历史印迹。

清流,原指清澈的流水。

后来,清流被借指活跃在政治环境下的一个群体。

清流的历史踪痕,大体简述如下。

东汉末年,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联合,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被目为“清流”。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这些人被宦官诬陷,以结党为乱的罪名遭到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清洗,遭杀戮、充军和禁锢者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祸”。

唐昭宗李晔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唐宰相柳璨谄媚逢迎朱温,谮杀大臣。朱温在其亲信李振的鼓动下,於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

Read more

【原创】冷眼看风云:贸易战论断


作者:史遇春

一、世界就是江湖,老大只能有一个

武打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

虽然,江湖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虽然,江湖只是成人的“童话世界”;虽然,江湖的形式与外延已不复存在;但是,按照江湖的逻辑,江湖的实质与内涵一直都存在于人的世界中。

谁能说,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不存在江湖呢?

谁又能说,自己所生存的世界不就是江湖呢?

既然世界就是江湖,那么,按照江湖的规则,老大只能有一个。

我想,一般没有人会否认,米国挑起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维护自己的江湖地位。

无论是哪一国,只要是在老大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