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清宫往事:光绪皇帝的玻璃窗事件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上。

何刚德曾任清廷的吏部主事。

这一段玻璃窗事件,虽是小事,读来多少还算有点意思,所以就写出来,供大家一观。

清德宗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六日,光绪帝册封皇后;二十七日,光绪帝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

慈禧太后归政,就是所谓的光绪帝亲政了。此后,虽说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但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亲政初期,原来担任内务府大臣的立山新任户部侍郎,在得知光绪帝畏寒怕冷之后,他就命令部属,制作了一片玻璃窗,装在殿门之上。

宫中的动静,慈禧太后了然于心。

在得知立山为了皇帝,在殿门安装了玻璃...

Read more

【原创】慈禧太后夺权轶闻:清文宗咸丰密谕


作者:史遇春

关于慈禧太后,可以评说的事情太多。作为历史人物,功罪自有论断。

评说慈禧太后的目的,不是为了谩骂,不是为了泄愤,不是为了引发不必要的仇恨,不是为了耸动普通人的耳目……历史已经成为陈迹,一切都已经过去。

读历史、学历史,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引起任何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不论你对清廷怀了怎样复杂的情感,清朝的历史,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人可以否定,没有人可以抹杀。既然清史是国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去细读、去明习、去深究。

如果,我们对于清朝的历史、甚是是中国的一切历史,都不能认真学习和研究,不能严肃严谨对待,...

Read more

【原创】清朝的亲王要如何向大学士行礼:亲王秉政的开端


作者:史遇春

首先,说一说亲王历史发展情况。

汉朝时期,封皇帝之子、皇帝之兄弟为王。

魏晋时期开始,将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帝之子、皇帝之兄弟。郡王最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来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南朝梁、陈时期,封爵有亲王。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

隋炀帝时期定制,以皇帝之伯、叔、兄、弟、子为亲王。

郑樵《通志·职官略》:“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r...

Read more

【原创】清代怎样考核京官:清人笔记中的京察


作者:史遇春

人事考核,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事情。不过,每个人被考核时,其所面对的考核组织机构、考核标准千差万别。

面对人事考核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可以从亲身经历中、从耳听目见中有所感想、有所评论,有所思考。

那么,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官员的考核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全都是一言堂?是不是就全都是招财纳贿?是不是就全都是乌烟瘴气?是不是就全都是没有章法?是不是就全都是裙带关系、亲戚关系、师生关系、同门关系……以及种种关系呢?

这些问题,暂时先搁着。

本文,就根据清人的笔记,说说清廷的京察情况,让大家看看满清是如何进行京中官员的人事考核的。

本文出...

Read more

【原创】清朝统治者出行素描:慈禧太后率光绪帝东陵祭扫记下


作者:史遇春

在太后谒陵的一路行进中,随扈人员只能住临时帐篷,休息的时候,也都是在麦田中简单铺设后,席地而卧,修整歇脚。到达东陵之后,这些随扈人员,也只能找寻周边的土屋歇息住宿。如果找不土屋的话,就只能和在路上一样,住在临时帐篷里面。

东陵供统治者居住的行宫修筑在山上,到了晚间,行宫墙外的备卫人员,每人手持一灯,密密麻麻,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行宫外面,距离大约有一里路的地方,全是护卫行宫的官兵们的帐篷营地,密密匝匝,环绕周边。这时候,才看到了皇室安保的宏大阵势。

沿着山势,从上到下,几里之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美似画卷,这也是平常难得一见的壮丽场面。

銮驾到达东陵之...

Read more

【原创】清朝统治者出行素描:慈禧太后率光绪帝东陵祭扫记上


作者:史遇春

说到统治者出行,大家心中可能会想到很多。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根据清人的笔记写过一篇文章——《皇帝出巡的接待排场:乾隆南巡杂记》。那篇文章,记述的重点在接待皇帝的排场上;另外,那篇文章的背景,是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因为都是在讲述最高统治者的出行,所以,那篇文章可以作为本文的参考。

关于慈禧太后及光绪帝的资料很多,世人要怎样评说议论他们,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对于他们,无论怎样地厌恶或者痛恨,都不能抹杀他们作为历史存在的事实。所以,对于他们,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认知、了解,还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

因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争议太多,为...

Read more

【原创】清朝官员怎么评价慈禧太后?


作者:史遇春

或许,看到其题目,你就会想着:清朝官员评价慈禧太后,肯定是山呼颂圣,别无他言了。按照一般的惯例,本朝官员评价本朝最高统治者,肯定多是谄媚奉承了。

其实,不然。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上,按照其文中的描述,写作这本笔记时,清朝已经倾覆了。所以,何刚德的笔记,没有太多对朝廷的顾忌。这个时候,他的写作,基本上忠于事实,或者,准确来说,他基本上忠于自己所认知的事实。

另外,须知。

作为曾经的清廷官员,他食过朝廷的俸禄,受过朝廷的优遇,还曾被皇帝和太后接见,以当时读书人的一般思维来判断,他对清廷还是有着深深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存在,可能会让他在评价慈禧太后时,...

Read more

【原创】识字多,懂道理就多吗?大学士宝鋆谈礼部尚书崇礼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上。

何刚德的座师宝鋆曾经对他说:

“你的同乡陈伯潜(陈宝琛)参劾崇礼,其奏折中说他是‘识字无多,习气甚重’。意思是,这样的人,是不应该委任他做礼部尚书的。”

“猜想,陈伯潜之所以这样定义崇礼,大概是因为他不知道崇礼的来历吧!”

“当时,洋人的军队入侵。毁坏圆明园时,两宫(指慈禧和光绪)对帝室列祖列宗的圣像(相当于祭祀用的画像)非常重视,特别降旨,让我前去圆明园察看情况”

“等我奉旨到达圆明园的时候,洋人纵火焚园之后,...

Read more

【原创】被清朝皇帝召见是怎样的情景?


作者:史遇春

关于宫廷印象,我们受影视剧及野史杂记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形成了固有的印象,以为如何如何。其实呢,并不是如何如何的!

清人何刚德,曾任清廷的吏部主事,他在笔记里,写了很多清朝的事情,根据我的判断,我觉得,他所写的,还是比较真实,相对公允的。

今天,不说别的,就说说何刚德在京师任职时,被皇帝召见的情景。本文出自《春明梦录》卷上。

被皇帝召见,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对古往今来的民众来说,这又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何刚德在京师做官的时候,被皇帝召见过三次。

这三次召见,全都在乾清宫。

这个时候,清朝的皇帝是清德宗光绪。

何刚德被召见,正是光绪帝亲政的时候。

第一...

Read more

【原创】年羹尧的九十二款罪:大逆之罪五款之四


作者:史遇春

大逆之罪五:伪造图谶,散布妖言。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图谶,古代关于宣扬迷信的预言、预兆的书籍。始于秦,盛于东汉。

图谶之外,还有谶纬,也顺便说一下。

“谶”是方士将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伪托为神灵天命的征兆,编造而成的隐语或预言,常附有图,故又称为"图谶"。

“纬”与“经”相对而得名,假托神意或孔子、用诡秘的语言解释经义的著作。

汉光武帝刘秀曾利用图谶称帝,取得政权后,继续把谶纬奉作一项重要的统治工具,在发布诏命,制定法令,施政用人等方面都要根据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