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霍宪森

本人爱好并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政治理论和党建理论的学术研究。其中<四三三三结构是我国基层单位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文被中国人大新闻网和村民自治信息网选载为2003年村民自治征文,《三二二二结构是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文被中央党校编入《2006党政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书。本人专著有:<论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退休教师
    通讯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65号5-2_201
    邮    编:25001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监察委员会独立性地位的三个认识维度


 

  内容提要: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是由宪法法律来赋予的。要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应该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初心和监察权的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形态、“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权力关系三个维度来认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定了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和使命,监察权是一种制约权力的监督权,监察委员会应该获得足够的独立性以保持其监督权的权威和力量。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监察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专司监察的国家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但人大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既要考量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共性,更要考量人大监督监察委员会的特殊性。监察...

Read more

“单一行政官”理论与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


  

  内容提要:“单一行政官”理论是在对美国宪法有关总统权力条款的解读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其核心含义是,任何对总统掌控行政部门进行限制的企图都被视为违宪。“单一行政官”的概念形成于200多年前的制宪会议。后来,“单一行政官”理论不断地发展演变,为美国总统不断扩展其行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单一行政官”理论通过证明总统扩张权力的正当性,对美国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机制构成了威胁。要厘清总统权力的边界,必须参照宪法的文本和结构,同时也要考虑到现代社会对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2019年5月2...

Read more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原标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习近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我多次说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

Read more

论宪法作为党内法规的审查标准


 

  摘要:  党内法规已经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法规范之一种,党内法规须符合宪法即须接受合宪性审查。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党性、人民性与法律性三者有机统一,以及宪法秩序奠定了党内法规合宪性审查的法哲学基础,党章、宪法、《制定条例》和《审查规定》为其提供了规范依据。宪法确立的政治、民主、平等、人权和法治原则是审查的内容,宪法文本、不得超越宪法界限、法规保留与比例原则构成审查基准。组织法规保留为一般法规保留,涉及党员权利、纪律充分与组织处分为严格法规保留。前者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后者意味着对党员权利的限制、剥夺和处罚应于法有据,并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审查具有...

Read more

制度、治理和现代化若干概念阐释


 

  原标题:制度、治理和现代化:若干重要概念术语阐释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内含着关于制度、治理和现代化的若干重要概念术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制度、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对这些重要概念术语作出阐释,有助于深刻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决定》的核心要义,并在实践中正确地贯彻和应用。

  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ld...

Read more

论建立现代中国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的法治体制


 

  

  霍宪森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和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对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治权和依法治官。关键是把在党和国家及社会内部所有依法行使公权力的公权力组织及其官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要作为监督治理的重点对象,并对其行使公权力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制约,从而确保把所有公权力组织和官员干部都能全部关进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里,从而确保使他们都能切实做到自觉严格依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党内...

Read more

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研究


  原标题: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论纲 

  摘要: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治理现代化被正式提上中国政治议程。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系列部署难以直接导入分化和多元的乡村社会。对此,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快速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要义、社会基础与治理体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布局、农民形态和产权制度等一系列变迁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当前,特殊的土地制度不但阻滞和过滤了社会基础变动所带来的导向效应,并且塑造了独特的土地产权秩序,成为乡村治理的一个特定参数。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顺应乡村社会基础结构之变,构建开放性的土地产权秩序,并在城乡布局...

Read more

中国道路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对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必须摆脱政治浪漫主义的思维,而从世界和中国现代化史的高度去审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是采取动员体制以推进赶超型发展,这样一条道路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相互作用、共同选择的结果。因此,中国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并完善这样一条道路。就当前来说,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为此必须对伴随中国道路而来的社会矛盾的演化逻辑和历史趋势有清醒的认识,避免发生颠覆性错误。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社会有广泛共...

Read more

论新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


 原标题:论民法典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这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民法典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遵循,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包括从有限政府、有为政府、守法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等5个方面着手,推动政府治理进入良法善治的轨道,促进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更好地保障公民权益。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该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

Read more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中若干重大关系问题之我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围绕这一创新点,学界初步作了探讨。

  但这些探讨对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统一性论述较多,对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互补性论述较少;对“党规严于法律”、“把党纪挺在前面”和党规不得抵触法律的确切含义更无人阐释,因而在一些人的理解中出现了误解。因此,本文不揣浅陋,试做申论,以求教于方家。

  一、所谓党规严于法律,是指党规对党员的道德要求必须高于法律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而不是指同样一种行为,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