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霍宪森

本人爱好并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政治理论和党建理论的学术研究。其中<四三三三结构是我国基层单位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文被中国人大新闻网和村民自治信息网选载为2003年村民自治征文,《三二二二结构是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文被中央党校编入《2006党政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书。本人专著有:<论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退休教师
    通讯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65号5-2_201
    邮    编:250014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论党内法规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进一步将其内容界定为五大分支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为什么构成依法治国的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呢?党内法规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这是我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治道路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基础性问题。

  一、党内法规的涵义及党内法规与国法的关系

...

Read more

论法规合宪性审查主体的体系化


 

  原标题:法律规范的合宪性审查主体:一元还是多元?

  关键词:  法律规范合宪性审查主体 体系化

  前言:针对法律规范合宪性审查主体的范围,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了一元论与多元论的观点对立。究其原因在于,尽管相关立法对法律规范从制定到实施的各个阶段均规定了合宪性审查义务,但各级立法主体该如何履行该义务却并不明确。以行为内容而非主体身份为依据来定义合宪性审查,可以发现多元论是比一元论更为合理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多元主体的审查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各级立法主体的初始审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复核审查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终局审查,它们构成了体系化的法律规范合宪性...

Read more

合宪性审查的行为特征与运行机制


  原标题:合宪性审查的行为特征与运行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以上表述首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提出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政治要求,目的在于通过合宪性审查来发现和纠正违宪的法律法规和行为,确保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法律权威。为了从制度上更好地“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地将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更名为...

Read more

中国依宪治国的主要特色


  原标题:中国依宪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特色 

  摘要:  中国的依宪治国和法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宪政和法治,其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制、法治的统一,既强调宪制和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制和法治。其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更强调保障人民社会经济权利。其三,突出对公权力的制约规范,既强调控制公权力,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强调激励公权力,充分发挥公权力治国理政,为民办事的积极作用。其四,特别强调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既强调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权利制约权力,也重视国家权力的相互分...

Read more

国家宪法日来临 重温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0-12-0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宪法的性质、地位、权威、实施、宣传教育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12月4日是第7个“国家宪法日”,一起重温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1、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md...

Read more

关于人大机关在依宪治国中应有监督主体的职能定位


  原标题:关于人大机关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治国中应有监督主体的职能定位 

  

关键字:宪法监督   人大监督  职能定位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在现代中国,确立什么样的宪法监督和人大监督制度,是涉及国家政治体制命脉的大事,也是决定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事业成败的大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Read more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原标题: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写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

  作者:新华社评论员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社...

Read more

关于人民大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中应有监督主体的职能定位


  

  在现代中国,确立什么样的宪法监督和人大监督制度,是涉及国家政治体制命脉的大事,也是决定依法治国事业成败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

Read more

什么是“违宪”


 

  原标题:什么是“违宪”——基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实践的考察

  摘要: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需要认真对待中国语境下的“违宪”概念。在起草“八二宪法”时,彭真等人比较重视反思“违宪”的教训。从实践来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定的违宪现象分为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具体行为违宪、规范性文件违宪、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的违宪三类。但一些理论上的宪法争议,在实践中则不被认为是违宪。经验研究表明:我国的合宪性审查对“违宪”概念的依赖度很低,...

Read more

试论我国宪法的一元属性


 

  摘要:  宪法究竟是一元、二元抑或多元,其在理论上涉及宪法权威的来源,属于宪法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宪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认识决定宪法权威是单一的。确立我国宪法本质须以党性、人民性和法律性(国家性)三者统一为标准,我国宪法是一元宪法。二元宪法、多元宪法、政党宪法和国家宪法将“政党-国家”对立作为分析我国宪法本质的前提,存在者不同程度上“去人民性”“去国家性”和“去党性”的错误。这些认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宪法本质理论,忽略我国宪法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