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命名传统
中国个体建筑,独具一种“命名”的传统习惯。即对一宫一室,一楼一阁,一门一桥,都根据其方位、功能、寓意、愿望,给以“命名”。而这些命名,大多与周易和风水有关,同时包含着深入浅出的哲理祝愿和诗情典故。
例如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位于京城之南,主要取意“安”与“定”。内城之中门名曰“正阳门”,则取意于中轴为阳,为南,为主之意。东边的“崇文门”(崇敬文治),西边的“宣武门”(宣扬武功),来源于文东、武西之礼制。
紫禁城之门,东有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其门内之殿,东曰文华,西曰武英。前宫三大殿曰“太和”、“中和”、“保和”(三者为阳,为和,为奇之和)。后宫三大殿曰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乾为天、为南、为阳、为男帝,所以乾清宫在前,为皇帝寝宫。坤为天、为北、为阴、为女后,所以坤宁宫在后,为皇后寝宫。而交泰殿则居中,寓意乾坤相交,阴阳相合而康泰(泰为易之吉卦之名)。
从前面的大清门(又叫前门),到天安门,到端门,到午门,再到后面的太和殿、到保和殿、到乾清宫、到坤宁宫,故宫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的命名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吉祥对联:“大清天端午,太和保乾坤”。其命名之巧,真是费尽心机。
再者,故宫中的国家级图书馆,命名为“文渊阁”。其建筑是故宫中唯一用绿色琉璃屋顶的。取意于木之色。名意“文”之“渊源”,渊从水字旁,取五行以水克火之意,祝愿书籍免于焚烧。其建筑制式,效法宁波范氏“天一阁”,“天一以生水,地六以成之”,直接取名于“易”,明显地命以克火之名。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中国建筑独具的这种文化传统与“命名”习惯,对于我们今后从事现代建筑,定然大有启发意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