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这里要谈的概念在实际运用时很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错觉,所以有必要把某些概念阐述和明确一下,为此,我们再来作一次简短的分析。 |
竞争行为事实是方向相反的两个(来源向或许是很多个对手,但归根还只是敌对两股力而已)力量的碰撞,按物理力学的常识我们从这里自然会得出结论:较强的一方不但可以抵销对方的力量,而且还可以迫使对方作反方向的运动。因此,在在实际的竞争行为中根本不容许陆续(逐次)发挥力量的作用,同时使用规定用于一次碰撞的全部力量必须看作是基本法则。 |
但是,只有企业的竞争行为确实象机械碰撞一样,才会产生上述现象。如果企业的竞争行为是双方力量持续不断地相互抵销的过程,那么力量的作用当然也就可以陆续发挥了。在战术上就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要素是一切战术的重要基础,但也还有其他原因。如果在竞争行为战以一千万的物质要素投入去对抗五百万的时候,那么双方消耗的多寡同双方参如竞争活动投入的物质要素的多少都有关系。投入一千万物质要素的比投入五百万多一倍,而投入一千万被浪耗的可能性也比投入五百万被浪耗的可能性大些(这可以反映在资本成本这个概念上)。假定投入一千万被浪耗的可能性比投入五百万大一倍,那么双方的损耗就会相同。例如投入五百万的一方成本耗损为二百万,那么投入一千万的一方也同样有二百万耗损。如果投入五百万一方还有五百万保留在竞争直接范围以外,那么,双方都还有八百万可以投入。但是,其中一方的八百万中有五百万是充沛的生力资源,至少是成本耗损上很轻的一股力量,(从资本成本角度来说的确是如此)而另一方的八百万却都是接受过外力削弱的资源。不过,仅仅由于一千万比五百万多一倍,被消耗的可能性就大一倍,这样的假定当然是不正确的。(这又存在一个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的问题,在资金概念上叫资金的周转效率的问题)因此,保留半数资源的一方也可能在一开始就受到较大的损失,这是一种不利。同时还必须承认,在一般情况下,投入一千万的一方一开始就拥有把竞争对手逐出竞争点和迫使对手退却的有利条件。但是,他以后竞争时只有八百万并且经过竞争而处于松散状态的资源,对方却有五百万生力资源,而且参入过的资源的竞争力被削弱的程度也不会比他严重得很多,(事实是资金成本就被放大也是必须正视的事实)这是对他不利的。至于上述两种有利条件同这一种不利条件能否抵销,这已不是进一步分析所能明确的问题,必须依靠经验来判定。在这里,凡是稍有企业经营经验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优势在拥有生力资源的一方。 |
由此可见,在竞争行为中使用过大的资源将会导致多么大的不利。尽管使用优势资源在最初可能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在以后却可能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
不过,只有当企业团队秩序混乱、意识松散和精力疲惫时,换句话说,当出现每次竞争行为中都会有的(胜利的一方也会有的)危机时,才有上述危险。因此,当一方的团队处于削弱状态时,对方相当数量的生力资源的到来就起决定性的作用。 |
但是,当胜利一方的松散状态已经消失,只剩下胜利带来的精神方面的优势时,对方再投入生力资源(在这里不仅仅包括物质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更包括政府的影响力和舆论导向力等在内)就不能挽回败局了,相反,这支生力资源也会被卷入失败的旋涡。一支被打败的企业团队,是不可能依靠强大的预备力量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转败为胜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战术和战略之间的一个+分重要的区别的根源。 |
战术上的成果,即在竞争行为进行中和在竞争行为结束前取得的成果,绝大部分是在团队意识松散和精力疲惫的情况下取得的,而战略上的成果,即整体竞争行为的成果或终局的胜利(不论是大是小),却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战略上的成果,是在部分竞争行为建筑的成果结合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时才产生的,这时,危机已不存在,团队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损失的只不过是实际被消耗了的那一部分。 |
根据这种区别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战术上资源可以逐次使用,而在战略上资源却只能同时使用。 |
在战术上,如果开始阶段取得的成果不能解决一切,而必须考虑到下一阶段,那么,自然会得出以下结论:为了取得开始阶段的成果,只能使用必要的资源,而必须把其余的资源配置在直接竞争范围以外,以便用来对付竞争对手的生力资源,或者用来战胜已经削弱了的竞争对手。但在战略上却不是这样。一方面,如同我们上面指出的那样,在战略上一旦产生了成果,就无需担心竞争对手的反击,因为随着战略成果的出现,危机也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在战略上使用了的资源都一定会受到削弱。(这也跟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性相关的)只有在战术上同竞争对手竞争的那部分资源,即参加到竞争行为的那部分资源,才会被竞争对手削弱。也就是说,只要在战术上不无谓地滥用资源,那么被削弱的就只是不得不被削弱的那一部分,而决不是在战略上参加冲突的全部资源了。在资源占优势的情况下,某些参加实质的竞争行为不多甚至没有参加到竞争中来的资源,仅仅由于它们的存在就可以同参入到竞争行为的资源一同起决定性作用。竞争行为结束后,这些资源还能够基本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就象没有参加过竞争行为的资源一样,(当然,他仅仅只是象而已,事实是他也已经被消耗过了,至少程度很轻而已)可以用于新的目的。这种用来造成优势的资源对总的成果会有多么大的贡献,是十分清楚的。而且不难看出,有了这样的资源要素,在战术上参加竞争行为的那部分资源的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
因此,如果说,在战略上使用的资源增多,损失不但不会增大,甚至往往会有所减少,从而我们的竞争行为的结局会更有保障,那么,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在战略上使用的资源越多越好,因此,必须同时使用现有一切可以使用资源要素。 |
但是,我们还必须从另一方面来彻底地论证这个原则。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谈的只是竞争本身。固然,竞争是真正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竞争所离不开的人、时间和空间,以及它们的作用所能产生的结果也必须予以考虑。 |
竞争行为中的疲乏、劳累和物资缺乏,是一种特殊的损害因素,这种因素就其实质而言并不属于竞争本身,但或多或少同竞争行为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同战略有密切的关系。在战术上,固然也有劳累和物资缺乏,而且可能非常严重,不过战术行动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因此它们的影响可以不必作很多的考虑。但在战略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比较大,这种影响往往不仅十分明显,而且经常起决定性作用。 |
如果象上面考察战术上的竞争行为那样来考察战略上的这种损害范围,那么,当然可以设想:处于这种损害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在某个战略局或者其他战略阶段结束时都会陷于削弱状态,因而刚投入的资源和生力资源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战略上也象在战术上一样,应该用尽量少的资源来争取开始阶段的成果,以便把生力资源留在最后使用。 |
对时间和空间上的资源聚焦问题de补充(1)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