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原来很值钱(下)


                              六、党派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不管赤色工会还是黄色工会,都不是工人自己闹起来的,而是外来的政治精英发动并组织的。马克思认为,农民分散落后,属于旧的生产方式,如同一麻袋土豆,缺乏组织,无力表达自己的利益,需要别人高高在上代表他们。工人阶级则不然。可是中国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工人和农民的行为差不多。

    从理论上说,工人们集体劳动,利益高度一致,更无后顾之忧,组织成本应该低于农民。问题在于,比起资方和官府制造的凶险来,这点便利简直不值一提。

    资方怕工人团结起来讨价还价,便要收买工人领袖,收买不成也要事后寻机解雇,软硬兼施,不惜勾结黑白两道根除后患。官方怕工人聚众闹事,更怕异己力量发展壮大。他们对付异己力量的传统策略是“首恶必办”,露头就打,关押甚至处决。这些我们都在枣庄看到了。

    在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官家主义”[15] 体制中,资方与官方往往相互勾连。北伐军到达枣庄之前,中兴煤矿的董事长是朱启钤——民国初年的交通总长、内务部总长,一度代理国务总理。先后担任董事长的还有徐世昌和黎元洪这两位总统级的大佬,董监事中有周自齐、赵尔巽等6位省长部长以上的高官,军阀张勋、倪嗣冲、张作霖和他的儿子张学良,也是公司的大股东。北伐成功之后,钱新之担任总经理。这位金融界名流,一转身便出任南京政府的财政次长,近似现在的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在这种体制中,资本与权力私下结合,权贵们可以公私兼顾,公器私用,镇压工人特别方便。

    总之,面对官商联盟,挑头者风险极大,自我牺牲的概率很高。无论在工人阶级的队伍里,还是在贫下中农的行列中,甘愿为大众牺牲的圣人总是罕见的。工农大众的常用策略是:首先,尽量不当出头鸟;其次,一旦有了带头的,穷人或胆大的愿意跟着闹,中农或胆小的更倾向于搭便车。于是,在资本-官家主义的格局中,工人的低成本组织优势被抵消,代表阶级利益的自发组织难以产生,自发产生的往往是地域或江湖色彩浓重的帮会。当然我们不能抱怨中国工人阶级软弱幼稚,实在是形势太复杂,对手太强大了。

    这时候,共产党凸显了反对党的价值。外来者承担了挑头组建工会的高风险。这些外来者信奉一套清晰完整的社会历史理论,还有一套严密的组织和激励机制,他们不在乎资方的解雇和小恩小惠,也有办法化解、承担和补偿官府追杀的风险。这是他们的专业。在较弱的程度上,帮会和其他党派组织也有类似作用,他们之间还可能彼此竞争、合作和模仿。

    共产党发动工人闹腾起来后,资方和官方立刻反应过来,开始争当工人阶级的代表,以便控制工人运动。

    中兴煤矿的资方成立了“惠工处”,以表示“自动惠工之决心,并避免直接冲突”[16],奈何惠工处既要听老板的,又要为工人谋福利,两边不讨好,最后被劳资双方轻视,“逐渐加以淘汰”。国民党也派人来整顿并组建工会,这个工会确实为工人争到了一些利益。中共方面骂他们是“黄色工会”,“骗人”,“挂羊头卖狗肉”17,虽说也有道理,但站在工人立场上看,代表权的竞争格局比独家垄断好,工人可以用脚投票,淘汰那些冒牌货。

    总之,工会很值钱,秘密工会是各种工会的先驱,秘密工会更值钱。共产党承担了组建秘密工会的高风险,引起了代表权竞争,作为工会之母,这个反对党比各种工会的价值都要高。工人政治权利不足,正要仰仗他们带头争取。

 

                          七、工会对公司和社会的好处

    据山东省实业厅1931年1月统计,中兴煤矿有里工(近似现在的正式工)2081人,外工(近似现在的农民工)3303人,总共5284人。即使人均月薪增加5元,资方一年也要增加31.7万元的劳务开支。这对公司的业务有什么影响?从公司业务的统计数据上看,似乎没有不良影响。

    据《煤城风云》介绍:“中兴煤矿公司在1931年又得到恢复并开始走向繁荣兴旺。1932年产煤99.1万余吨,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1933年闯过了年产百万吨大关。1936年产煤173万吨,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年产水平。”[18]

    《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也说:“自从工会成立以后,成绩的确大有可观。惜乎工会成立太晚,在欧战期中业务发达时未能乘机利用。在工会初起之数年,又以倡导者不得其人,且公司业务亦因战事而遭逢厄运,未能早日作出成绩。现在工会既上正轨,公司业务亦大有起色,以后的成绩自当好些。”

    增加工资对公司业务无害,甚至有利,这是什么道理?枣庄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煤城风云》的作者贺荣第认为,资方让步可以刺激工人的劳动热情,否则将导致怠工、罢工以至破坏。[19]

    公司业务兴旺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市场需求扩大,运输条件改善,战乱停止等等,工人的劳动热情也是其中之一。增加工资对公司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提高了成本,这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恶意消耗,这是有利的。利弊大小需要具体计算。但是可以肯定:对公司而言,增加工资并不完全是坏事。

    当然,假如工会权利过大,一切由工人说了算,就如同一切由资本家说了算一样,事情也会走向反面。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前,工运领袖刘少奇在安源和武汉已经深感苦闷:当工会势力极大,可以随便逮捕人,随便断绝交通,控制了法庭警察等暴力机器,几乎取代了政府权力的时候,中国工人也和资本家一样不知足,得寸进尺,提出足以让企业破产的过分要求,最后反而伤害自己。[20]

    不过,在我们讨论的案例中,工人的工资是太低而不是太高,工人的权利是太小而不是太大。历史对比表明,没有工会,即使公司有丰厚盈利,工人也难以分享好处。

    《煤城风云》介绍说:“从1917年至1926年物价上升了20.15%,而工人的名义工资连原有的水平都没有经常保持住。1917年至1925年是中兴煤矿公司资本家赚钱的‘黄金时代’,特别是1920年资本家净赚240.7588万元,平均利润率高达63.3%,是中兴煤矿公司利润率最高的一年,而这一年资本家不但丝毫没有给工人增加工资,反而把工资率降低了2.6%。”

    《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写道:“工人之工资历年加增颇缓,16年(1927年)工会成立之后,公司业务虽不如16年前,然工资之增长倏然加速,其他待遇如抚恤养老等亦多改良,表示工人组织实为谋求工人本身之福利及解放的要道。”

    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是社会性的大问题。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阻止工人团结起来,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压低工资,尽管对资本家有利,却导致工人阶级的购买力整体不足,结果造成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马克思从经济危机推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结论,断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炸毁,并发出暴力革命的号召。

    顺着这个逻辑说下去,倘若工人们联合起来,组成了工会,增加了工资,提高了整体购买力,经济危机就可以缓解,暴力革命就可以预防。于是,工会不仅对工人有好处,整个社会都将受益:工会可以代替革命,代替战争,避免因战争和动乱导致的财产损失和生灵涂炭,避免因社会崩溃造成的大破坏和大停滞。这种价值高得难以计算。

                                               2006年4月20日

注释:

1 施裕寿、刘心铨:《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以下简称《调查》), 1932年3月发表于北平社会调查所《社会科学杂志》第3卷第1期。见《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以下简称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第892页。李文海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 《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第929页

3 银圆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比,见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附录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文汇出版社,2005年2月

4 关于农民工的人数,见2006年03月28日“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在就《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

    另据《学习时报》2006年1月9日第四版刘维佳《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和第十版武国定《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提供的数据,2004年,农民工的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

5 各行业工人工资,参见《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塘沽工人调查》第794页;《华北纱厂工人工资统计》,第937页;《天津面粉厂工人及工资的一个研究》,第960页;《华北铁路工人工资统计》,第988、1003页。

6 这几个数字是我根据《劳动统计年鉴》、2004年采煤百万吨死亡率和井下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数字计算的。

7 《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第927页

8 参见贺荣第:《煤城风云》,第一章“悠久的枣庄矿区和昔日的枣庄矿工”。2006年3月下载于中共山东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枣庄党史”网站,http://www.zzdsw.com

9 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第181页,上海神州国光社,1934年。转引自李洪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奴隶社会的论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版

10 《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第921页

11 参见《纪子瑞》,《青岛党史人物简介》第二集第66页,2006年3月下载于中共胶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金胶州史页网站(www.jzds.com.cn)。北伐军到达枣庄的时间,根据《煤城风云》提供的日期做了修改。

12 当时煤矿工人分为“里工”和“外工”。里工近似现在的正式工,外工近似现在的农民工。

13 见贺荣第《煤城风云》第二章:“创建中共枣庄矿区支部和开展工人罢工斗争”

14 见“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6年3月20日(http://www.zjol.com.cn),另见《人民日报》2006年3月14日第四版。

15 参见拙作:《置疑权贵资本主义》,凤凰周刊,2005年第13期(2005年5月5日出版)

16 《调查》,《丛编》城市劳工生活卷,下,第923页

17 参见《煤城风云》第二章

18 《煤城风云》第一章

19 贺荣第:《煤城风云·绪言》

20 王光美:“与君同舟 风雨无悔”,《炎黄春秋》1998年第10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