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中国的主要城市,连一些非主要城市的楼价同比月增幅现在也已不再拘于以百分之几点的速度“碎步”推进,打开国家发改委最新一版全国70城市楼价的月度监测数据,这些分处不同区位的城市价格分别攀至21%、19%,最低也不处于14%以下。这一组纸面数字,携着一股烫人气势扑面袭来,令人心惊。
假使该类官方数据并非以实际购入交易价、而是以开发商未能转化成实际售价的开盘定价(即无效价格)为依据做出的,其中释放出来的一类明显信号无疑是开发商集团现时业已陷于精疲力竭的艰苦维持境地,这一真相可能使长久以来为高房价苦恼不堪的人们迎来喜悦。
需要看到一个现实,商品房发售价格虽然不断地同比攀升,但是商品房空置率却在逐月累积。中国楼价的此轮剧烈涨幅,已经难以从经济学的供需定理层面找到合理解释。我可以负责任地指出,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盲目冲动和资产价格的狂热预沽,导致多股境内外投机资本泥沙俱下,加之贪利的国内各商业银行近10年来不间断地向开发商集团无度借贷,这给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暂时性的强硬支撑,致使不明内里的人们一度受到此类假象盅惑,从而被迫不惜高负债地走进市场,这些都是导致虚弱的楼价得以反复维持(其间局地也有过小幅回落)而虚弱的开发商跟着有恃无恐的主要因素。
但这毕竟是在一厢情愿地掩耳盗铃,总会有大多数个人、机构和主体再也承受不了或同时感到如此维持下去异常吃力的那一天。这一天一旦到来,当背后的强硬支撑力被悉数抽离或斫断,虚弱的楼市和开发商集团将双双应声而倒。如果要给定某些可资判断的标准,我建议不妨持续地注意楼价增幅数据以及空置率统计报表,更要注意来自中央调控部门的宏观策略以及据此采取的动作频率。
如果待售价格或无效价格继续攀升,或者是由于少数投机资本的高频次、大规模购买造成或鼓动的所谓市场交易价格整体攀升,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危险步调。与此同步的不能得到适时消化反而有增无减的高空置率,本身就已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这背离实际的市场意愿(通常人们称之为民意),不管抽象的价格数字和开发商集团的巧言令色能够创造出多少虚假繁荣景象,最终都将脱离实际的承受能力。当此类问题一再堆积,而多数人又表现为不能接受之时,他们就会一致举手否决,一切关于市场的美丽神话顷刻之间都将不攻自破。
目前此种迹象已显肇端。关于楼市拐点即将出现的说法在业界逐渐抬头,紧随左右的,则是多个城市的房价在一轮典型而极端的人为性虚高之后,同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多个局地市场的交易形势甚至深深陷落低谷,并且仍呈继续下落趋势,这显然不是某种巧合所致。
可以明确推定,人们的市场神经已经敏感到了极致。高价格本身就是一种难以逾越的压力和摧残,而一直是这价格作俑者之一的投机者们,很难确定在如此烫手的价格之下自己是不是正在从事一件没有把握的事情。在这重心理压力之下,投机者又被置于宏观政策的波谲云诡当中,遭遇多重政策性捆绑约束,对于市场前景的预期亦在不停摇摆起落,渐渐趋于断裂边缘。当今天相应的房贷新政(二套房首付比例)一经推出,就成了可能迫使这一预期快速断裂的强有力的一根稻草,由之出现了作低价格大量抛售等状况。
未来一段时间内局势将更加危如累卵,否则我们不可能看到金融机构也表现出有意撤离的姿态,而且这同时就有了房贷新政的出现。这一最大的楼市商业既得利益集团的态度出现了明确而实质的转向,意味着楼市的拐点可能会比预期中更早和更快出现。
在房贷新政之外,国务院紧接着又批准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房地产业被明确列入外资投资禁入领域,土地成片开发和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对外资关闭了大门。
房贷新政和限制外资当然不是最有效的摧毁楼市非理性泡沫的唯一武器,但它们是极为必须的一件。通过首付约束第二套住房购买行为,不仅表明银行准备抽身,因为打击了二手房交易,也必然迫使存在严重投机炒卖风气的二手房市场交易濒绝;而限外措施与之一道铺开,则是要在内部清理之时,同时杜绝外部炒卖势力的干扰,双管齐下包操围堵。如此一来,开发商集团和虚高价格背后的所有强硬支撑都将被清理,此时若再加力,整个畸型价格体系必然轰然倒地。
在经历了近四年时间的政策合力围剿之后,多件政策的累积效应终于已经出现,而房贷新政和限外只是在政策落地周期结束之后,调控者往炉子里添加的两把“火”,这两把“火”,将四年以来的政策布局所埋下的潜在效力逐一点燃了。可以预见,如果楼市价格今后仍顽固维持在大多数人接受不了的高度,调控者将会继续发力敲打,以价格相继跌落(而非回落)、开发商集团纷纷低价位抛售(目前有些顽固的商人已经迫不及待地通过境外上市寻找资金支持)为明显标志的楼市拐点想不出现只怕都难。
《广州日报》已刊载此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