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业评论》最近刊登了盖尔·麦戈文(Gail McGovern)与扬·穆恩(Youngme Moon)合写的一篇文章《你的客户恨你吗》。在文章中两位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试图用合同条款去绑住客户,用五花八门的收费去宰割客户,用晦涩难懂的文字去欺骗客户,甚至让客户因为自己所选的业务而遭受惩罚,如果你的公司也这样做过,那么你要十分当心了!你的客户已经开始恨你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实话,有很多真相,有的人会说一点实话,有的人却从来不敢说实话,有的人发现了真相却说了谎话,有的人用假话说了假象。很少有人用实话去描述真相。这样的人很少,我就想做这样的人,“我红因为我真”。
事实上,在中国的真实商业环境里,不仅仅是“你的客户恨你”的问题,而恐怕是“你也恨客户”的问题。你假我比你还假,你骗我比你还会骗,你狠我比你还狠,你坏我比你还坏,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你用你的专业欺我,我就用我的方法骗你。
白天你与厂商合伙做了假广告骗了消费者,晚上你的妻子就向你哭诉因为购买了假化妆品而烧伤了皮肤,你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大声漫骂缺德的商家,然后,第二天一早你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假广告的创作中去。多有意思啊,你骗我,我报复他,他再报复她,她又报复你,谁也逃不掉,怨怨相报何时了?直劲往下想,实在更可怕,如果无视这个存在的真相,任其继续恶性发展,就会出现消费者恨商家,商家又恨消费者,也就是你恨我我恨你,人人恨人人,人人不相信人人,因为我们每个人不是消费者就是商家或者既是消费者又是商家,这样理解,到底还是我们自欺欺人自作自受。
中国正在逐步进入一个“客户报复”的时代。这就是我用实话说出的一个真相。
我们的厂商如何清醒精确地认识这个时代,如何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这甚至关乎到每个厂商、每个品牌、每个产品的兴盛败落和生死存亡。
在电脑上输入“baofu”两个拼音会打出三个词:包袱、报复、抱负。这别有意味,消费者和商家就是因为背负着“失信”这个“包袱”,才被逼着一点一点进入了“报复”的陷阱。而解决“包袱”和“报复”这两个大问题,显然,“抱负”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要有改变这个商业问题的远大志向,我们要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合法手段去抱负产品、抱负营销、抱负服务、抱负守信、抱负客户。也许仅仅“抱负”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报恩”,消费者既需要物质消费更需要精神消费,既需要外在消费更需要内心消费。
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封信、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些细细的关心和呵护、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折扣、一些真话、一支真广告、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一句神圣的承诺、一些独特有趣的附加价值、一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展销、一次次真心真意的服务,这些都是对“客户”的报恩,也是你对自己的报答。消费者被真实打动后的一系列行为你应该比我清楚,因为你既是商家也是消费者。
林语堂先生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