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念: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
2007年11月3日上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学者、媒体等28人。
会议由价值中国网总裁林永青主持。主讲人徐景安是原中国体改所副所长、深圳市体改委主任,现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会长。特邀嘉宾茅于轼、胡星斗发表了评论,朱厚泽、刘军宁、章立凡、华生、仲大军、雷颐、胡泳、褚武军、李春林、欧阳君山等先后发表了意见。与会席一致认为:搭建一个平台,就创建中国新文化交流意见很有必要,也十分有意义,希望这个会持续开下去。
《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由价值中国网主办,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协办。
《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秘书处
2007.11.4
出席会议代表如下:
朱厚泽 原中宣部部长
茅于轼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刘军宁 文化部研究员
章立凡 中华慈善总会理事
华生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刘序盾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任
卢周来 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仲大军 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
李明章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徐景安 原中国体改研究所副所长
雷颐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韩丰泽 大型电视理论片《和谐之路》总制片人
于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
褚武军 善佑善集团公司董事长
欧阳君山 青年学者
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总裁
胡泳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
徐庆全 《炎黄春秋》执行主编
孙伟林 《民主与科学》主编
王学会 《经济与法》《今日关注》主编
王德伟 《博客中国网》主编
叶子 《中国迭举与治理网》主编
李春林 《中国财富》总编助理
马国川 《经济观察家报》记者
朱中原 《中国改革杂志社》编辑
唐寒冰 《联合证券》高级分析师
欧耘华 全国中试基地论坛办公室 副主任
现将徐景安的发言发表如下:
在《创建中国新文化》
座谈会的主讲发言
(徐景安2007.11.3)
今天,举行《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第一次会议。首先对大家的到来,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向大家一躹躬。第二,我要向茅于轼老师一躹躬。我敬重茅老师的学术,更敬重茅老师的为人。他既坚守自己的信念,又支持、接受、兼容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是一位现代的人文学者,又具有传统的儒学风范。第三向会议的主办方价值中国网的林永青总裁,以及协办方北京古今出版策划公司的扬冠三董事长表示感谢,我也躹一躬。
我的论文《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道德、教育》、《告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新文化的八大标准和三项建议》已发给大家。今天我想就为什么发起召开《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以及如何创建谈几点意见,向大家请教。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提的很可笑,绝大多数会回答:最缺的是钱!政府以发展为第一,民众以挣钱为首位。这可以说是30年改革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已上下达成共识。与前30年阶级斗争为纲相比,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改革前进到今天,当下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呢?我国思想界中不少人认为,是制度。追求物质利益没有错,但必须建立制衡权力、维护人权的制度,否则就会违反正义和平等。我是赞成这种意见的。但是制度建立的前提,需要理念的指引。这就引起了文化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文化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现在谈什么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把制度建立起来。然而,究竟要建什么制度认识不统一,怎么能推进制度建设呢?
所以,我认为,当今中国最缺的是正确的价值理念。发展很重要,金钱也很可爱,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來说,都把物质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和尺度,除了金钱和财富以外,而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必然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我国呈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腐败泛滥、犯罪增加、贫富拉大、道德下降、自杀率趋高、精神障碍严重等种种问题,无不都是这种后果的反映。于是,提出要制定规范行为的法律、制度。可是,法律制定出来后效果不佳,真正有效的制度又建立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呢?存在来自利益集团的阻力。这是一切制度改革都面临的问题。要冲破阻力,需要力量,而力量要靠神圣、正义的理念来集聚,越来越多的人在价值理念上达成共识就成为关键。所以,我发起召开《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讨论我国需要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究竟是什么?
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是违反多元吗?
有人说,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应该是多元的,有必要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吗?这不是很可怕,又要回到一元化的时代。在价值理念一元与多元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解和混乱。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主流的价值理念,正是在主流价值理念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表现为道德、制度、规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者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不是没有主流的价值理念,而是对非主流的价值理念的容忍。反对一元化,是指对非主流的价值理念的强迫和压制,而不是反对就价值理念达成必要的共识。
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形式上是多元的,实际上也是一元的。有钱就是成功,有钱就是幸福,有钱就是一切,金钱、财富成为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逼着所有人在金钱、财富上拼比,使本不应该、也不愿意以追求财富为目标的人也不得不卷入追逐金钱的行列。正如马克思所言:金钱“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一大批官员、医生、教授、学者、校长都拜倒在金钱脚下。由于人的秉赋、愛好、兴趣的不同,金钱不应该成为唯一的价值尺度。在价值追求上,应该打破一元,倡导多元。我所讲的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正是为了打破金钱、财富的一元,而倡导价值追求的多元。
自由主义的主张与缺陷
自由主义从维护人的权利出发,对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与行为是肯定的。自由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则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解释为人的理性,人人追求物质利益必然带来社会的繁荣,经济人假设成为西方文明的前提。我国自由主义学派对经济改革是肯定的,因为改革释放了人追求利益的权利,并使中国人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人身自由。自由主义要求推进经济改革,启动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实现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和思想自由。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维护人的权利,我概括为人要爱自己。
爱自己,这本来是个常识问题。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生存。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条真理。但是,传统社会主义是不允许爱自己的,私是资本主义尾巴、修正主义温床。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物质利益,不仅行为合法,而且在舆论上受到鼓励,但在意识形态上依然得不到承认,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原则。自由主义关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主张,往往被批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上纲为美国中央情报局颠覆中国的内应。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旧社会主义理念,不允许人爱自己,是对人性的蔑视,造成了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专制、思想的僵化。自由主义学者呼吁对个人的尊重,是有道理的,这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所有忽视个人的主张,不管罩上多么神圣的光环,最终将酿成对人的压制和摧残。但是,我国的现实是一方面表现为自由主义精神的缺乏,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泛滥。自由主义开出的药方是法治,这无疑是必要的,但不是克服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良药。面对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自由主义无能为力,这本是自由主义的思想组成。自由主义存在着缺陷,人仅仅爱自己是不够的。
传统儒学的兴起与争议
针对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泛滥,传统儒学抬头,并形成了一股热潮。对它赞尝有之,反对有之,几乎水火不容。传统儒学倡导孝悌忠恕,从孝敬父母出发,扩展为爱兄弟、爱老师、爱邻里、爱朋友、爱众生,我概括为爱他人。现代文明与这种情感是冲突的,还是兼容的?现代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已经为此提供了实证,但是在我国还在争论之中。
人爱自己,这没有错。社会应该为人提供选择的自由和不被干涉的权利。但是,自由并不体现人的终极价值,一个在荒岛上自由自在的人并不觉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的价值怎么衡量?所谓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满足度,或是客体对主体的需求度。一个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只是主体的自我满足,可以给人带来感官的享受和快乐,也可以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但并不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当一个人,满足了他人的需要,或者为他人所需要时,就有了价值。价值量的多少,取决于供对于求的数量稀缺和时间的长短。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的贡献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既是稀缺的,又是永恒的,所以是最有价值的。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只要你的生命存在,给人帮助,使人受益,就有价值。帮助的人越多、受益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所以,一个人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一个爱他人的人,就不会沉湎于物的享受,就会有精神的追求。所以,我国传统文化是克服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一付良药。
但是,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爱他人,曾被封建统治利用成为专制的工具。自由主义人士对传统文化的这一段历史持深恶痛绝的态度,将传统文化同等于专制,视为民主、自由、平等的死敌。而倡导传统文化中的极端派,全盘否定现代文明,提出了十分荒唐的全面复古的主张,引起自由民主人士强烈的反感,大多数人也难以接受。
不愿区分精华与糟粕,脏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这是思想界各种流派达不成共识和形成对立的重要原因。反自由主义就拿血腥掠夺的历史说事,反传统文化就以封建的专政工具作证。说仁义是吃人,讲自由就是掠夺。人类历史还有什么文化可继承?比如一讲孝,就有人反对。人与人平等,凭什么对父母孝。人与人民主,对父母讲什么敬?孝是专制的根源、封建的遗毒。传统的孝与顺连在一起,孝就是服从。推演开来,就变成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这样,中华传统美德的孝也就成了有毒的历史垃圾。我想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对自已最爱的是父母,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养育你、关心你、爱护你,对父母的这份爱、这种情感,不应该回报吗?对父母的惦记、爱戴、敬重超过一般常人,这种情感不正常吗?父母年老体弱,给予物质的照顾、精神的抚慰有违自由、民主的原则吗?孝是启蒙人爱心的起点。对于中国年轻的一代,除了爱自己以外,谁都不爱。孝敬父母是启发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安徽庐江教育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社会主义的反省与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口号、新概念:“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这是对旧社会主义的反省、新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释。
今天对社会主义存在各种解读,那什么才是正确?我认为,最容易判别的是,能否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马克思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一个起码的前提是社会主义理念为中国同胞、世界民众所接受,把别人吓跑了,怎么解放全人类?我提出一个简明的衡量标准和奋斗自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取决了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的认同,社会主义的优越体现于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向往。
社会主义的原意就是维护、照看公共利益。发展生产力是为保障公共利益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无疑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这与资本主义没有区别。社会主义是体现在利益分配的公平、社会保障的健全、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表达的自由、保护环境的重视。我将社会主义对公共利益的维护,通俗地表达为爱大家。
马克思设计的社会主义,出发点是维护、照看公共利益,但手段和途径错了,传统社会主义惨遭失败。有些人把此归罪于个别人的背叛,希望再退回去。但这已经不可能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赞成。什么原因造成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没有形成共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传统社会主义既不允许爱自己,蔑视个人的权利;也不允许爱他人,压制人的情感,以民众的物质贫困、真情丧失、思想压抑,换来经济的畸型发展。抛弃自由主义的精髓,丢弃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空白的基地上怎么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承认人可以追求物质利益,但并没有从理念上认识、制度上保障爱自己的权利;承认继承传统文化,但并没有真正倡导爱他人,而是用政治说教代替道德教育。
今天的中国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理念的指引,这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既可以用来治党、治国,也可以修身、齐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它具有普适性、现实性、实践性、正义性、神圣性、终极性,可以为我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用以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推进我国融入现代文明,并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中国善网www.chinashanwang.com
博客网址xujingan.blog.sohu.com
blog.sina.com.cn/u/1253011155
jinganxu.blog.163.com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
2007年11月3日上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专家、学者、媒体等28人。
会议由价值中国网总裁林永青主持。主讲人徐景安是原中国体改所副所长、深圳市体改委主任,现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会长。特邀嘉宾茅于轼、胡星斗发表了评论,朱厚泽、刘军宁、章立凡、华生、仲大军、雷颐、胡泳、褚武军、李春林、欧阳君山等先后发表了意见。与会席一致认为:搭建一个平台,就创建中国新文化交流意见很有必要,也十分有意义,希望这个会持续开下去。
《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由价值中国网主办,北京古今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世纪文明研究会协办。
《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秘书处
2007.11.4
出席会议代表如下:
朱厚泽 原中宣部部长
茅于轼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刘军宁 文化部研究员
章立凡 中华慈善总会理事
华生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刘序盾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任
卢周来 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仲大军 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
李明章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徐景安 原中国体改研究所副所长
雷颐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韩丰泽 大型电视理论片《和谐之路》总制片人
于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
褚武军 善佑善集团公司董事长
欧阳君山 青年学者
林永青 《价值中国网》总裁
胡泳 《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
徐庆全 《炎黄春秋》执行主编
孙伟林 《民主与科学》主编
王学会 《经济与法》《今日关注》主编
王德伟 《博客中国网》主编
叶子 《中国迭举与治理网》主编
李春林 《中国财富》总编助理
马国川 《经济观察家报》记者
朱中原 《中国改革杂志社》编辑
唐寒冰 《联合证券》高级分析师
欧耘华 全国中试基地论坛办公室 副主任
现将徐景安的发言发表如下:
在《创建中国新文化》
座谈会的主讲发言
(徐景安2007.11.3)
今天,举行《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第一次会议。首先对大家的到来,我表示深深的感谢,向大家一躹躬。第二,我要向茅于轼老师一躹躬。我敬重茅老师的学术,更敬重茅老师的为人。他既坚守自己的信念,又支持、接受、兼容其他有价值的思想,是一位现代的人文学者,又具有传统的儒学风范。第三向会议的主办方价值中国网的林永青总裁,以及协办方北京古今出版策划公司的扬冠三董事长表示感谢,我也躹一躬。
我的论文《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道德、教育》、《告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新文化的八大标准和三项建议》已发给大家。今天我想就为什么发起召开《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以及如何创建谈几点意见,向大家请教。
当今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提的很可笑,绝大多数会回答:最缺的是钱!政府以发展为第一,民众以挣钱为首位。这可以说是30年改革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已上下达成共识。与前30年阶级斗争为纲相比,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改革前进到今天,当下的中国最缺的是什么呢?我国思想界中不少人认为,是制度。追求物质利益没有错,但必须建立制衡权力、维护人权的制度,否则就会违反正义和平等。我是赞成这种意见的。但是制度建立的前提,需要理念的指引。这就引起了文化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文化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现在谈什么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把制度建立起来。然而,究竟要建什么制度认识不统一,怎么能推进制度建设呢?
所以,我认为,当今中国最缺的是正确的价值理念。发展很重要,金钱也很可爱,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个人來说,都把物质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和尺度,除了金钱和财富以外,而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那就必然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我国呈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腐败泛滥、犯罪增加、贫富拉大、道德下降、自杀率趋高、精神障碍严重等种种问题,无不都是这种后果的反映。于是,提出要制定规范行为的法律、制度。可是,法律制定出来后效果不佳,真正有效的制度又建立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呢?存在来自利益集团的阻力。这是一切制度改革都面临的问题。要冲破阻力,需要力量,而力量要靠神圣、正义的理念来集聚,越来越多的人在价值理念上达成共识就成为关键。所以,我发起召开《创建中国新文化》座谈会,讨论我国需要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究竟是什么?
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是违反多元吗?
有人说,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应该是多元的,有必要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吗?这不是很可怕,又要回到一元化的时代。在价值理念一元与多元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解和混乱。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主流的价值理念,正是在主流价值理念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表现为道德、制度、规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理想的社会,或者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不是没有主流的价值理念,而是对非主流的价值理念的容忍。反对一元化,是指对非主流的价值理念的强迫和压制,而不是反对就价值理念达成必要的共识。
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形式上是多元的,实际上也是一元的。有钱就是成功,有钱就是幸福,有钱就是一切,金钱、财富成为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逼着所有人在金钱、财富上拼比,使本不应该、也不愿意以追求财富为目标的人也不得不卷入追逐金钱的行列。正如马克思所言:金钱“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一大批官员、医生、教授、学者、校长都拜倒在金钱脚下。由于人的秉赋、愛好、兴趣的不同,金钱不应该成为唯一的价值尺度。在价值追求上,应该打破一元,倡导多元。我所讲的就价值理念达成共识,正是为了打破金钱、财富的一元,而倡导价值追求的多元。
自由主义的主张与缺陷
自由主义从维护人的权利出发,对于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与行为是肯定的。自由主义的鼻祖亚当。斯密则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解释为人的理性,人人追求物质利益必然带来社会的繁荣,经济人假设成为西方文明的前提。我国自由主义学派对经济改革是肯定的,因为改革释放了人追求利益的权利,并使中国人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人身自由。自由主义要求推进经济改革,启动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实现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和思想自由。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维护人的权利,我概括为人要爱自己。
爱自己,这本来是个常识问题。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生存。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条真理。但是,传统社会主义是不允许爱自己的,私是资本主义尾巴、修正主义温床。改革开放以来,追求物质利益,不仅行为合法,而且在舆论上受到鼓励,但在意识形态上依然得不到承认,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原则。自由主义关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主张,往往被批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上纲为美国中央情报局颠覆中国的内应。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旧社会主义理念,不允许人爱自己,是对人性的蔑视,造成了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专制、思想的僵化。自由主义学者呼吁对个人的尊重,是有道理的,这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所有忽视个人的主张,不管罩上多么神圣的光环,最终将酿成对人的压制和摧残。但是,我国的现实是一方面表现为自由主义精神的缺乏,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泛滥。自由主义开出的药方是法治,这无疑是必要的,但不是克服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良药。面对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自由主义无能为力,这本是自由主义的思想组成。自由主义存在着缺陷,人仅仅爱自己是不够的。
传统儒学的兴起与争议
针对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泛滥,传统儒学抬头,并形成了一股热潮。对它赞尝有之,反对有之,几乎水火不容。传统儒学倡导孝悌忠恕,从孝敬父母出发,扩展为爱兄弟、爱老师、爱邻里、爱朋友、爱众生,我概括为爱他人。现代文明与这种情感是冲突的,还是兼容的?现代化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已经为此提供了实证,但是在我国还在争论之中。
人爱自己,这没有错。社会应该为人提供选择的自由和不被干涉的权利。但是,自由并不体现人的终极价值,一个在荒岛上自由自在的人并不觉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的价值怎么衡量?所谓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满足度,或是客体对主体的需求度。一个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只是主体的自我满足,可以给人带来感官的享受和快乐,也可以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但并不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当一个人,满足了他人的需要,或者为他人所需要时,就有了价值。价值量的多少,取决于供对于求的数量稀缺和时间的长短。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的贡献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既是稀缺的,又是永恒的,所以是最有价值的。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只要你的生命存在,给人帮助,使人受益,就有价值。帮助的人越多、受益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所以,一个人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一个爱他人的人,就不会沉湎于物的享受,就会有精神的追求。所以,我国传统文化是克服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一付良药。
但是,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爱他人,曾被封建统治利用成为专制的工具。自由主义人士对传统文化的这一段历史持深恶痛绝的态度,将传统文化同等于专制,视为民主、自由、平等的死敌。而倡导传统文化中的极端派,全盘否定现代文明,提出了十分荒唐的全面复古的主张,引起自由民主人士强烈的反感,大多数人也难以接受。
不愿区分精华与糟粕,脏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这是思想界各种流派达不成共识和形成对立的重要原因。反自由主义就拿血腥掠夺的历史说事,反传统文化就以封建的专政工具作证。说仁义是吃人,讲自由就是掠夺。人类历史还有什么文化可继承?比如一讲孝,就有人反对。人与人平等,凭什么对父母孝。人与人民主,对父母讲什么敬?孝是专制的根源、封建的遗毒。传统的孝与顺连在一起,孝就是服从。推演开来,就变成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这样,中华传统美德的孝也就成了有毒的历史垃圾。我想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对自已最爱的是父母,从生命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养育你、关心你、爱护你,对父母的这份爱、这种情感,不应该回报吗?对父母的惦记、爱戴、敬重超过一般常人,这种情感不正常吗?父母年老体弱,给予物质的照顾、精神的抚慰有违自由、民主的原则吗?孝是启蒙人爱心的起点。对于中国年轻的一代,除了爱自己以外,谁都不爱。孝敬父母是启发爱心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安徽庐江教育中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社会主义的反省与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新口号、新概念:“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等,这是对旧社会主义的反省、新社会主义的探索。但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得到清晰明了的解释。
今天对社会主义存在各种解读,那什么才是正确?我认为,最容易判别的是,能否为中国最广大的群众,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马克思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一个起码的前提是社会主义理念为中国同胞、世界民众所接受,把别人吓跑了,怎么解放全人类?我提出一个简明的衡量标准和奋斗自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取决了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的认同,社会主义的优越体现于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向往。
社会主义的原意就是维护、照看公共利益。发展生产力是为保障公共利益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无疑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这与资本主义没有区别。社会主义是体现在利益分配的公平、社会保障的健全、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表达的自由、保护环境的重视。我将社会主义对公共利益的维护,通俗地表达为爱大家。
马克思设计的社会主义,出发点是维护、照看公共利益,但手段和途径错了,传统社会主义惨遭失败。有些人把此归罪于个别人的背叛,希望再退回去。但这已经不可能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赞成。什么原因造成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败,至今没有形成共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传统社会主义既不允许爱自己,蔑视个人的权利;也不允许爱他人,压制人的情感,以民众的物质贫困、真情丧失、思想压抑,换来经济的畸型发展。抛弃自由主义的精髓,丢弃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空白的基地上怎么能建立起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承认人可以追求物质利益,但并没有从理念上认识、制度上保障爱自己的权利;承认继承传统文化,但并没有真正倡导爱他人,而是用政治说教代替道德教育。
今天的中国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理念的指引,这就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既可以用来治党、治国,也可以修身、齐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它具有普适性、现实性、实践性、正义性、神圣性、终极性,可以为我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用以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推进我国融入现代文明,并创造人类的新文明。中国善网www.chinashanwang.com
博客网址xujingan.blog.sohu.com
blog.sina.com.cn/u/1253011155
jinganxu.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