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心位置,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开封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等。河南是河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史建筑遗址众多,最适合传统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周易申遗、风水申遗、中医申遗等,如果可以申报成功可以给河南带来丰厚的文化、旅游产业的收入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兴起,正可以发挥河南的长处。
但为什么一直不看好河南敢于申报上述“传统文化世界遗产”呢?还是观念问题,河南一直是较“老实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是有争议的话题。河南人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能够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河南人终于清醒了,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河南省“两会”议案《周易》申报“世遗”,算是开了先例。先不谈对与错,只要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收入才是硬道理。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河洛文化、周易发源地等将为河南《周易》申报“世遗”增加了成功的几率。有什么建议、评论请发到张栋杰的信箱里,如果不明白或咨询,请打咨询电话025-83997190。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30日讯 大河报报道: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关乎全省人民的民情民生,每年两会,议案提案受到代表委员和大会议案组的格外关注——虽然本次“两会”议案提交的截止时间为1月28日晚9时,但29日凌晨2时,各代表团的联络人仍源源不断地将代表的议案建议送往大会的议案组。议案和建议组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仔细研究,房间的灯光一直亮到昨日早晨……
议案者:曹季敏等11名代表议案内容:《周易》是我国五经之首,是和西方《圣经》齐名的东方最著名的古代经典著作。《周易》的影响早已从国内走向国外。国际性的“易经探讨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在《周易》的发源地——安阳召开过十几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建议:申报《周易》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易》的核心显性图形是八卦图及相应的卦象符号,韩国的国旗上就有八卦卦象符号。特别是韩国已抢先将“端午祭”列为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尽快申报,《周易》及其卦象符号可能就是韩国下一个争抢的“世遗”项目。《周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省的“文化兴省”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弘扬中原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