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问题是中国A股泡沫威胁的发动机


(本文发表于2006年底)

左手监管右手、“大哥涮吃小弟”的主题还将永续不绝,只不过在淡马锡的启示下,变换一种金融控股运作的方式而已。

 

近期,从摩根斯坦利出走的谢国忠针对中国股市修文一篇——《警惕股市泡沫》。随即,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不平,撰文一檄《驳斥谢国忠股市泡沫论》,企图“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

暂不管“泡沫论”究竟如何,但我们知道谢百三老师确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炒股爱好者!

中国股市本质上原是中国国家资本实现保值增值进行金融治水的工具。“国退民进”和“全流通改革”火线开战之后,尽管国家资本“人口数量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人口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在种种审查、备案、盯市、警戒、追查、刑问制度,“全民利益”依旧理所当然并仍将长此以往地受到重点呵护及保卫。

在这一大前提下,即使“大非”和“小非”在“锁一(年)望二(年)爬五(年)”的制度安排下可以实现名义的“全流通”,但“肥水(强势优质资产)不流外人田”的潜规则依旧成立,仍是易手不易主、改名不改姓的“优化配置”罢了。

既然这样,左手监管右手、“大哥涮吃小弟”的主题还将永续不绝,只不过在淡马锡的启示下,变换一种金融控股运作的方式而已。而股指期货的到来,也不见得是多了一种做空机制,极可能将“单边做多”发展成“对冲做庄”。

谢百三老师“脱胎换骨的股权分置改革”“清除了庄家”的论调实在令人费解!“股权激励”使高管开始变“往外掏”为“往里装”等高论,更是“主观的善良”!难道“奖勉的恩宠”真能冲销“硕鼠的豪情”?即使其“客观合目的性”真如“九转还魂丹”般灵验,那便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使上市公司的质量“旱地拔葱”吗?

当今,国际收支失衡与国际货币的超级流动性共存。逐步放开资本市场和深度提息必然加剧本币升值,但为抵御全球恶性通胀祸水,中国央行恐怕短期内仍不宜放弃对货币供应量和汇兑的管制。

矛盾!所以,谢国忠说,中国经济和货币体系决定股市存在“繁荣——崩盘”的周期律。看来,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这个声音比“主观唱多的唢呐”知性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