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企业家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高而企业却难见起色?为什么企业家的新思路、新战略永远是美好的蓝图而不能付诸实施?为什么企业家总是抱怨中层干部不干活、曲解领导的指示,而中层干部却抱怨听不懂老板的话?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企业家和中层管理者在能力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大高等院校和培训场所,不断增强提高了学习能力,已使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企业中层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学习与培训,已经跟不上企业家提高的速度了。中层干部越来越不能理解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与发展思路了,于是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劲了。
因此要解决执行力问题,首先要解决“老板是天上飞的鸟、管理者是地上跑的猪”的问题。
很多企业家也及时发现了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执行力太差,但就是不愿意在企业内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强有力的管理培训,更不要说借助外脑聘请企业发展顾问的了。殊不知企业的良性成长,智襄团的作用与能耐往往是不可忽视或低估的。当然,企业偶尔也会邀请些专家、学者到企业以内训方式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但由于企业员工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学习缺乏系统性,这样的培训依然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专家、学者们的理论层面知识传授过多,而实操方面的知识却传授得远远不足。
理论层面的知识固然不可或缺,但对于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管理者而言,实践、实操、实用等应用知识更为重要。毕竟提升中层执行力的关键就在于实操。
虽然如此,大量的企业每年都还是投入资金选择培训课题进行培训。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年内训投入平均在30万元—50万元,中大型企业平均都在百万元以上,对于尚处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不仅是一笔不菲的投入,而且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能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跟培训课题的选择、培训形式的研究、培训效果的测评、培训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些年,在我开展企业培训研究和担任企业发展顾问的岁月里,也为此感到棘手和头疼,在数以千计的实践论证中,不断从理论上实践上练就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和策略。
我们习惯于采用诊断式的调研方法,深入企业内部和各个部门的中层领导促膝交换意见,然后把已汇总的意见带进企业高层进行研讨,最后有方向性的制订最适合于单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培训方案和培训体系,开展实施培训并提供训后辅导服务。
我经常建议企业培训不要太多太杂,每年以20天为宜,每次均以应用理论和实际操作为主,重点解决中层及中层以下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问题。而且课程的设计必须根据企业运营产、销、人、发、财等全方位系统设计,保证所有干部都能得到系统的高效培训,因为企业干部的整体素能提升了,执行力也就自然提升了。
之所以要有方向性地开展实施培训,目的旨在解决企业家和中层管理者在能力上严重脱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板依旧是天上飞的鸟,而管理者则成为了飞行团队中的骨干成员!
加上我们习惯采用体验式的训练方略,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生动的实践演示,使管理者一次学习终生难忘。人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人的一切活动均受到群体的影响。于是我经常建议企业开展的实效培训要求全员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掀起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以利于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