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漫谈之六)
美国大选中,民意调查如影随形。要不要相信那些每日变幻不定的数据?这多少是个立场问题。
比如说,你喜欢奥巴马,那就会更相信最近的民意调查,因为奥巴马领先优势在调查表上是越来越大;如果你支持麦凯恩,那宁愿相信调查表“是艺术不是科学”,历史已经好多次证明,其实那既不是艺术也不是科学,而是游戏。想想看吧。1980年的竞选中,离投票不到十天时的民意调查,还显示里根落后卡特十多个百分点呢。
如果你对两个候选人都很失望,或者以超脱的态度来看热闹,那也许又感到有些困惑。怎么搞得,在这个“让数字说明一切”的世界里,数字本身却让人困惑。
以10月24日,也就是离投票还有十天时,美国各民调机构公布的数字来看,在前几天进行的民调中,结果都是奥巴马领先,但领先幅度相差甚远:路透社和左格比公司联合调查结果是12个百分点(调查对象1208人),CBS和纽约时报的结果是13个百分点(771人),皮尤调查中心的是14个百分点(2382人),ABC和华盛顿邮报是11点(1335人),CNN和观点调查公司是5点(764人)而美联社调查结果仅仅是1点(800人)…….还可以一直列下去,最后是清晰政治网站(Real Clear Politics www.realclearpolitics.com 一个综合性政治报道、分析的英文网站,集各种观点,总部在芝加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从上面看关于美国大选的消息)综合各家结果,平均值是奥巴马领先麦凯恩7个半百分点。
这样的数字,大概不仅我们看了迷惑,奥巴马和麦凯恩若有时间,看了肯定也非常不解。当然,奥巴马会喜欢皮尤的结果,麦凯恩则希望美联社的最准确。
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民意调查机构是商业机构,用左格比公司总裁约翰.左格比的话说,“我们是靠问别人问题为生的。”本来,你要真正调查,那么就应该等所有调查对象的都回答后,才有结果,但为了提供及时数据,采用问卷式的调查大概是没有时间等每个人都回答了——客户在等着数据呢?
其次,很多媒体调查是用电话对本媒体的受众进行调查。笔者前面博客已经说过,美国媒体的政治上自由或保守的倾向明显,(比如,《纽约时报》就如笔者所说,公开力挺奥巴马了,这是非常自然的,不挺才怪。)而受众自然多和媒体立场一致。你总不喜欢每天看你讨厌的人写你讨厌的观点,一个不喜欢CCTV观点的人,也不可能锁定CCTV。结果自然就是,调查受众群体意见有比较强烈的倾向性。
第三,有很多美国人不喜欢回答民意调查。这一点非常糟糕,但很可以理解。谁愿意在吃饭时间内老是回答调查公司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各个调查公司的结果往往差别巨大,让人不知道信谁的好。
即便如此,民意调查结果还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必需品,没它不行。这是因为,参加竞选的人需要根据民意调查来判断,目前选民关心什么,自己做得有那些不够,从而确立竞选战略。而选民们则希望看到,我的观点是不是和大部分人一样,和我观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大多数。看了之后,虽然未必能改变结果改变主意,但心里踏实,这就像小学生考试时,即使不准备抄袭,但把书放在抽屉里总感觉踏实一些,也就像我们很多重大工程立项时,明明那些“可行性论证报告”不具备可行性,但有了个报告,心里也舒服一点。一个道理。
不过,民意调查有时候也的确对大选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如果调查发现奥巴马支持率很高,那些不喜欢麦凯恩但更不喜欢奥巴马的人,原本或许不想投票,但一看民意调查,为怕奥巴马当选,赶紧去投票。美国很多次的选举中,投票率都显得比较重要,尤其是那些摇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