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不能忽视地产与文化的结合


    目前房地产已经进入一个更关注性价比本身回归的时期,在人们竞相把低价作为最佳选择的时候,产品品质应该更令人担忧,地产企业利润空间的最大限度挤压,如果以牺牲产品品质为代价,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悲剧。                                              
    时代决定着人们的思考方式。经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使人类越来越反思自己的生活本原和归宿,因为人类在得到肉体和物质的快感之后却发现自己正在失去很多的精神需要,在“丛林规则”的支配下,在自我利益的追逐中,在对自然的无情掠夺和破坏中,人类越来越成为了科技与机器的奴隶,失去了和谐的生活空间。人类在与自然隔离,成为自然的破坏者之时,“盖亚”母兽正在怒吼,自然正在给予人类许多不愿意接受的馈赠:
    从温室效应到沙尘暴,从疾病对人类的进攻到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观念和生活方式,认识到了自身真正需要的是绿色GDP或生态GDP的增长而不仅是经济GDP的增长。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及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召开,意味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了逐步实施阶段。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刚结束的次月,中国政府就组织了五十多个部门的三百多位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编制了后来于1994年正式公布于世的《中国21世纪议程》,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部国家行动纲领,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2003年11月6日至7日,“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将在中国珠海举行,会上将发表世界性宣言——《珠海宣言》,该宣言由六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中国六名著名经济学家共同起草,由世界各国1000多名企业家、金融家、经济界学者及政要讨论,历时两年。《珠海宣言》指出: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规则,实现所有国家和经济体之间相互开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并合理利用科技成果,使经济技术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
    根据自然科学规律,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全球经济资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回望中国的房地产业,目前正进入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带来了人们对行业自身问题的诸多思考。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迈入了又一个历史阶段,百转千回,终至于激荡汹涌大起波澜。
    地产与文化,有着不解的因缘。建筑不应是理性的符号、“钢筋+水泥”的化身。就像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的“建筑的要义并不全在建筑形态和物理要素,重要的是演绎出来的人”。房地产开发不仅满足人们栖息之需,也是家的载体、心的港湾,它承载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包容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有着对生命的关照和更多的价值。
    地产文化自古有之,上古时代就有“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以树为巢”、“凿穴而居”,图腾、崇拜、信仰、占卜、祭祀、血缘、宗法、礼制、风水……,无一不与居住有关,又无一不是文化的集成。
    人类的文明史,从居室到村邑、都市、城郭乃至国家,就是文化与建筑交融和共荣的历史。夏禹时,人们已有“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要求。
    人们的居住文化主题在不断地转换着。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家布鲁诺·费维在《建筑空间论》中写下建筑艺术的历史进程:
    埃及式——敬畏的时代/希腊式——优雅的时代/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式——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
    中国的房地产背景中,更有一个其他国家民族难以匹敌的内涵,那就是人居文化,是人们对人居文化更深层的、更现代的理解和感悟。
     真正有品位的楼盘,都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而灵魂的基础便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当地产执手文化,人们对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信赖和期待,地产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地产的灵魂。其本质在于创新,对创新的理解,在今天看来不仅仅表现为住宅产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和突破,更表现在对人类和民族的新文化内涵的凿掘,从而塑造新文化,彰显新文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生命更添价值。通过地产与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中国新时期的都市营造中和在推动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人们营造出更多的人性化、艺术化的百年住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