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星:老板与老师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处都是相关的纪念活动与纪念文章,又正赶上全球金融风暴、中国股市房市低迷,光怪陆离的猜想与预测作品铺天盖地。笔者另辟蹊径,借老师与老板的称谓内涵的变迁谈谈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理念上的变化,以抚慰我们受伤的心。

    被誉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曾被描述为遍地是老总。其实,老总只是一个职务,并不代表有钱或拥有多少资产,而老板就不一样了,老板是对私营业主及资产拥有者的统称,相对与国有企业的厂长、书记而言的。在广东,个个是老板更符合现实,无论在快餐店,还是在菜市场,商家都把自投罗网的客户称作老板,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更不分生熟与贵贱,这既迎合了人人相当老板的心里,也省去了辨别身份的麻烦。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几年去成都的机会较多,感受到了另一种礼遇,总是被邀请我的主人称作为老师,起先很不习惯。后来才知道,成都人对人很礼貌,尤其是对被请来的外地人,人人被称为老师,人人都喜欢称别人为老师。究其原因,恐怕与广东的情况类似,一是迎合别人希望被人尊重的虚荣,二是怕麻烦。

    曾经,卖茶叶蛋的不如造原子弹的,教书匠不如臭皮匠,于是,知识分子尤其是老师下海经商成为一道风景,这就为老师成为老板奠定了市场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在校时已经不称我们的研究生导师为老师了,一律改称老板,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导师确实有钱,除了学校的研究课题、社会横向研究课题经费,更能承接工程项目,导师就是老板,学生就是打工仔,另一方面导师有绝对的决定权,就像是老板,老是拍板。

      最近,老板们已不满足于花钱进课堂补课,开始挤破头登讲坛授课、演讲,如果说,老板当学生是为了学知识、更好地做老板的话,老板当老师则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可、赢得尊重、做更大的老板。知名的企业老板一定是各讲坛、各学校的知名演讲家、讲师,大学及论坛机构也不失时机地把客座教授、特聘专家等各种诱人的头衔授予有上进心的老板,老板们不再炫耀自己拥有多少下属企业、养过几个二奶,而把客座教授、学会理事的头衔印在名片上,受聘证书挂在墙上,国内企业老板更把自己的创业案例被写进工商管理教科书、带进国际讲坛作为毕生追求与莫大的荣耀。

    老板是发指令和薪水的,老师是传授知识的,老板是金钱与地位的代名词,老师是知识与精神的代名词,两者都是特别的专属于某一类人的称谓,两者也不相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板与老师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泛化走向错位,满地是老板已经过时,人人被称为老师与老师下海做老板已不新鲜,老板登讲坛当老师正在流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老板与老师之间,将会不断上演下一场、下下一场更为令人期待的好戏。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www.bbbest.com 0755-2672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