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100中动植物(九)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九)

(《诗经美学》选 高乾源)

九、《七月》中的动植物:“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13.桑

    桑: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mulberry〗。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摘自百度百科)。

    桑在中国古代有极崇高的地位。《诗·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见了桑梓引起对父母的思念,所以起恭敬之心,桑梓即指家乡。桑在周商时,已经是宗庙祭祀时的神木。

 

    我小时随我爷爷到我家五亩桑田,看到枝叶葱茏,不忍采伐。爷爷说:采之欲长。果如此,旧芽损,新芽不几日就能从折断处次第生起来,心中分外高兴,一日之间竟乐在桑园折枝,好不快乐。诗中:“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正是蕴含了“损益互补”生长变化的规律,易曰:“损之而有益”。“蚕月”四句,即言善斩伐而桑益茂。

   

    说桑不能脱离对我们这个中央之国的体认。《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说它是万国中央生长的树木。《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就是说用桑木枝弯成的弓弦上搭六箭,分别射向东南西北和上下(天地)六方。这更是一个以中央统御六方的意象。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就要灭亡了就要灭亡了,生命系于那个微弱的顶芽之上。如同上面说的损益一样,虽然是最柔弱的,却是最有生命力的。可以正是我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桑叶柔枝”中竟寄托了年少女儿的青春印记。“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古乐府《陌上桑》罗敷正是“采桑城南隅”。也因为桑可见寻常里巷,故有淳朴之美,也成为诗人美好的记忆,陶渊明有“鸡鸣桑树巅”。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经》中不乏对桑更为精美和写真的描写。《隰桑》中有:“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一篇叶子端详起来也有无尽的变化,难(nuo):叶茂,沃:柔嫩光渭。幽:深黑色。《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鸠食桑葚而醉,女子用情过痴,也如饮醉而伤身。此句真是又有趣又让人难以忘记。

    蚕食桑,吐丝而得轻便柔韧的丝帛,因此人类的生活品质飞跃,就是今天也绝没有超越比丝绸更高贵的衣材。丝绸的衣服闪耀的光泽,应成为中国文化的永恒旋律。“落花入领,微风动裾”,此丝绸之衣服之感。若没有桑,没有丝,中国文化也就少了一份优雅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