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2006.2—2006.7
授课班级:高职一班、高职二班、高职三班
第三大节
课题:《氓》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教学目的:学习《氓》中选择典型的生活片断以表现人物命运的高度艺术概括力,体味诗中鲜明的感情性格和巧妙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点:赋、比、兴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现实,同情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复习旧课
1、解释《诗经》; 2、赋、比、兴
(二)内容简介
本文选自《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卫风”。卫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全诗以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口吻,诉述自己错误的爱情和不幸的婚姻,表现了她的悔恨和割爱的决心。这首诗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三)朗读课文
思考:
1、 全诗分为六章,请给每一章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2、 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3、 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怎样的?简要分析女主公的形象。
4、 这首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5、 读完这首诗后你有何感想?谈谈你的爱情观。
(四)讨论释疑
1、从生活片断看,依次为:
恋爱----结婚----自悔----被弃----被嘲----决绝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无与士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兄弟不知,其笑唉----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小结:
典型的生活片断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全诗仅60句,写了三年多的复杂生活情况,而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十分逼真生动。原因就在于作者选择了典型的生活片断,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喻情浓意盛。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黄”和“陨”,来比喻情枯意衰。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既是比,又是兴,用得极妙。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河水有畔岸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反衬自己苦海无边。
3、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是:
恋情萌生----爱情炽热----悔恨产生----痛苦至极----情绪平静----感情决裂。称得上是“一波三折”。
小结:
女主人公性格鲜明,感情丰富。第一、二章突出女主公单纯、热烈。由于没产即答应“氓”的求婚,少女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用“将子无怒”来安慰对方。等到进入热恋,就迫不及待地“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而且“不见复关,涕泣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简直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4、重章叠句的形式和恰到好处的比喻。
《氓》与《诗经》中的大多数诗一样,采用整齐的的分章复沓的形式。全诗6章,每章10句,每句4字。从内容上看,一章是一个层次;从结构上看,一章是一个回环。全诗在回环往复中叙事,抒情,表现主旨,激起读者共鸣。
(五)同步训练
《硕鼠》选自《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魏风”。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
《硕鼠》的艺术特色:
1、“比”的运用很突出,可经说是通篇用“比”。作者用吞食谷物的大老鼠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十分贴切,十分形象。那些不劳而食又贪婪成性的剥削者,跟那些躲在田里专门偷吃家人劳动果实的大老鼠,其形象,其本质都十分相似。这个比喻,鲜明而强烈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憎恶和痛恨。“比”的运用,对表达这种思想感情效果很好。
2、结构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反复咏唱的形式。这是民间文学,尤其是民歌所具有的特点。全诗分三章,各章结构及句式大致相同,甚至有些句子完全重复,有些句子只在几处更换一些词语,使用这种回环往复的句式,在音节、单调方面,便于口头歌唱,能造成一种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韵味,加强情感的抒发,给人更多的回味。这是民歌的特点。
3、句式单纯、整齐,却精练、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符合口语和、质朴、自然的特点。
(六)背诵《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