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 案(六)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
12岁,属鼠)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2006.22006.7

授课班级:高职一班、高职二班、高职三班

 

 

第六大节

课题:《雨霖铃》柳永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教学目的:了解词的一般特点以及婉约、豪放两派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雨霖铃》的意境美;

          学习这首词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婉约派的风格,并进一步加深豪放派词风的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一)作者生平

柳永(约987—106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早年就喜填词,又精通音律,熟悉民间乐曲。但为人放荡不羁,常与歌伎往来,为她他创制新词,因而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屡试不中。

据载:柳永应试时,宋仁宗因他曾写过《鹤冲天》词,内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因而落第。从此枊永自称“奉旨填词枊三变”,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

直到中年以后,改名为永,世称“枊屯田”,“枊郎中”。

他的词通俗易懂,接近口语,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枊词”,足见枊词深受当时市发的欢迎。

 

 

(二)预习要求

枊永写伤别之情,层层深入,尽情铺叙主要表现在A直接抒情;B捕捉物候变化借景点染。要求:

1、           划出直接抒情的句子,领会其感情;

2、           划出借景点染的句子,联系旧知领会其艺术效果。

   明确:

1、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行》)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借景点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联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加深理解,此句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感情气氛。)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点明人物对前途莫测的担忧,加深了离别的沉重心情。)

杨枊岸、晓风残月。(枊---留谐音,常被作为离别相赠之物,用在此处点明相思。晓风清凉更增添羁旅冷落,一个“残”字既是实写,也是悲伤心境的投影。可联系“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一尊还酹江月”等诗句。)

 

(三)朗读欣赏

    方法:默读、朗读、范读。

    评析:学生参考注释,逐句评析,教师点拨。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离别时)

起首三句写环境。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都隐透离情。景中见情,绘出凄凉环境,定下全词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由景及人,写出情人河边话别场面。“无绪”表其心中悲苦,“催发”言其时间紧迫,“执手”状其难舍难分,“凝噎”见其离情郁结。几句话形象地写出离别时之苦。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所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今后行程遥远,云水苍茫,难期再会。把眼前之悲,引向未来之苦。

下阙: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美凄楚情景(离别后)

“伤离别”为全词之眼,点明主旨,统摄全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江淹《别赋》)

酒醒后的心境如何?“一切景语皆情语”。难留的离情;别后的寒心;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堪称一绝,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讨论作结: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以时间顺序,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

缠绵悱恻,情景交融,正是枊词特色。试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比较朗读,体会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五)关于宋词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又称为“长短句”。

词在形式上有如下特点:

1、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名。如:沁园春、如梦令、念奴娇等。

2、           句式有长有短,参差不齐。

因每首歌的字句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3、结构一般分为上下阙或者上下片。也有三阙的,较少。

4、平仄有严格规定。

5、讲究押韵,它的格律要比诗更严格。

晚唐五代,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66首。《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

 

(六)布置练习

      课后练习(一)、(二)

背诵这首词。

《大学语文》教  案(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