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鉴赏(三十二)
刘咏梅
《毛泽东诗词鉴赏》原主编:藏克家
副主编:蔡清富 李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年《教学评建月报》
主编:刘咏梅
时间: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地点:实验楼三楼评建办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410131
招生代码:4755
联系电话:13755025437
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
—重读《七律·长征》
姚雪垠
七
当人个崇拜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的年代,社会上曾认为毛主席的每首词都是伟大的,每一句诗都是评论的。这样的为迷信代替理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将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而论,他的最高成就是词,而不是诗,在他的数量不多的七律诗中,我最喜读是《长征》。这首诗是革命浪花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它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且从内容到形式十分统一和完美,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长征》一诗,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这首诗的题材是从求全责备万五千里长征的现实生活概括和提炼出来的,但是一切艰难和牺牲都不提了,只表胜利和对艰难与牺牲的蔑视,多么伟大的气派!多么尺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多么鼓舞人心!
全诗八句,一气贯穿,感情一泄而下,调子轻快,全用白描十分自然。初读这首诗,使我立刻想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学过写律诗的人,都明白全用白描,字句如行云流水,音节上轻松和谐,十分不易,弄不好会犯了打油诗的赞美。《长征》的艺术既朴素流畅之美,又舍工整高华之美,使两种美的要求统一,如水乳交融,毫无人工痕迹。可以理解,毛主席在动笔写出这首诗之前,一定为艺术构思花费了许多心思,到考虑完全成熟之后,以其由自身生活经历所蓄积的革命激情,从笔端汹涌喷薄而出。这感情决不是挤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更不是凑出来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真理,于此又得一证明。
律诗必须讲究对仗,尤其是对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很严,就艺术技巧说,这四句是一首律诗的成败关键所在。《长征》的中间四句,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三、四句颇为警策。红军穿过五岭山脉进军,天上有国民党的飞机,后面有国民党的追兵,前边还堵截,十分艰苦,但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诗中,敌人不在话下只从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五岭山脉来说,在红军眼中不算一回事儿,嗨,那一座认高山啊,就象是在地上起伏着细微的波浪花罢了,至于横亘在贵州和云南两省之间的乌蒙山脉,说起来气势雄伟(磅礴),其实那一座座高峰并不可怕,不过象在地上滚动着一些泥丸罢了。这“腾细浪”、“走泥丸”,诗人是怎么想象的,令我不禁拍案叫绝,愿为这两句诗痛饮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