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骑单车出去兜兜风(八)


           “兰荫深处”兰花村、国香香国国中香

  在比较狭窄的水泥路出头,接上了比较宽阔的大公路时,我们知道我们进城了,还看到了公交车牌。跟着一公交车拐到了兰江大桥上,至此,钱塘江、富春江、婺江、鸥江、大堰河之外,我又多目睹了兰江,不是大气浑成的那种,比较秀气。驶过汽车美容公司、兰溪一中、兰荫中学过后,又累又饿的我们,找了一家路边小吃店,叫了两碗粉干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顾不得那汤很烫,顾不得淋漓的汗水,不知是因为饿了还是别的原因,那么将就的最为朴素的东西吃起来特别上口,三下两下就解决掉了,看了一下手机,将近12点了。妈妈说带我去兰花村看看,她上次老年大学组织他们跟旅游团去过,在去兰花村的路上,两个小伙子始终跟我们交替前进,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是背包出行的“驴子”,但是他们装备之简陋又跟一般意义上的驴子相差甚远。妈妈是什么人都能搭上,跟他们聊起天来。背上的一卷草席和几根竹竿就是他们的简易帐篷,走到哪算哪,随便搭个窝棚就能对付一宿。待和他们分道扬镳后,我跟妈讲起了户外运动。我的一个同事,四川人,当兵的时候和营长丈夫认识,丈夫转业到劳改队当指导员,她随军家属被安置到学校,多年前就加入了户外俱乐部,刚开始时也和这两人一样,而现在,她的小姑子专卖户外用品发了,据说一只包,一件冲锋衣,动辄好几千块,好像玩户外就是烧钱一样,前阵日子,钱江晚报出资给一个叫陈思齐的人代表浙江登上了珠峰,没有钱报支持,个人还真少有这个经济实力,当然那个王石除外。

  妈妈记忆力不错,很快找到了目的地。兰花村也是一个移民村,移出来后兰溪政府统一规划建造房子,那房子全是一个格局,像别墅洋楼,每户人家的院子房顶上都栽培着兰花,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冠之以什么园、什么阁的雅名称。有两处亭子是专门培植育种兰花的,搞对外销售,这里能见到很多种兰花品种,有一些是名贵品种,都有着很好听的名字,最低的兰花价格38元一盆,可惜我和妈捉摸着这样的交通工具带不走,不然真要养一盆试试的,虽听说兰花很娇气,要细心呵护才养得活。每户人家都停着小轿车,看来兰花卖得不错,兰溪市旅游局也坐落在兰花村里。有的品种的兰花长着绿油油的嫩叶,但神韵仍在。有的已散发出阵阵馥郁的芳香了,特别好闻,令人心旷神怡。

  返回路途中在李渔的芥子园外驻足了一会。李渔的《闲情偶寄》,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寄寓了一份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在空灵简洁的文字中透露出“闲”的真意。这和兰溪这一方水土的滋养孕育不无关系,这不正是兰溪的神致,也不正是我们此行的精髓吗?

  回来时,速度更快了,只是日照得厉害,饱受日晒之苦。途中,消化了4块钱的菠萝,4块钱的冰激凌。回到家,已是下午4点多,保守估计了一下,在这一天里,我们骑了8个多小时。累倒还可以忍受,遗恨的是我那黑了一层的皮肤,有灼痛的感觉,妈妈第二天开始蜕皮,而我的脖子上很明显的一条黑白警戒线,T恤领子的边沿的形状!啊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