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香港对外贸易扫描


对外贸易

 

     2007年正值香港回归十周年,其经贸发展态势均衡,运行质量处于二十年来的最好水。特别是对外贸易再创新高,比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高出3倍,比1997年增长1倍,在香整体经济中举足轻重。展望2008年,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各种利好因素将继续发挥作,但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原油涨价、美元贬值和内也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香港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预计香港外贸易仍将平稳增长,但增速将呈现放缓态势。

2007年香港对外贸易基本情况

    进出口总值保持增长,增速继续趋缓 2007年香港进出口商品总值达55555亿港元,比上年增长9.8%,与上年及前年10.5%l0.9%的增长率相比,增速继续趋缓。其中,进口总值28680亿港元,增长 10.3%;整体出口总值26875亿港元,增长9.2%,同比增速减缓。全年贸易逆差1805亿港元,较上年增加417亿港元。

    在香港的前十大贸易伙伴中,除与英国的贸易额未有增长外,与中国内地等其他九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均持续增长,但增速亦普遍放缓。中国内地和美国仍是香港前两位贸易伙伴,但双边贸易额增速分别由上年的13.9%3.1%下降至l2.3%2.5%;日本为香港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增速继续快,由上年的3.6%升至4.7%

整体出口增幅继续回落2007年香港的整体出口继续增长,9.2%的增长率与上年的9.4%相比略有放缓,但构成整体出口的两个主要指标表现迥异。其中,港产品出口货值为1091亿港元,同上年相比大幅减少了18.9%,远高于上年1.1%的减幅,占整体出口的比重也由上年的5.5%下降为4.1%;转口货值为25784亿港元,同比增长10.8%,较上年的增幅l0.0%有所上升,连续第五年取得两位数的增长率,抵减了港产品出口显著下降的影响,带动整体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是香港整体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香港整体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看,中国内地、美国、日本所占份额最多,分别为48.7%l3.7%4.4%2007年香港对中国内地的整体出口依然保持着高达13.2%的升幅,但与上年14.2%的增长相比略有回落;而对美国和日本的整体出口则双双减少,分别下降了0.8%0.7%

    转口持续稳健上升。2007年香港的转口增长稳健,增幅比上年略有上升,占整体出口货值的比例亦提升至95.9%,反映出香港继续扮演着地区航运中心和贸易枢纽的重要角色。从转口的商品结构看,前五类主要商品依次为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杂项制品、衣物及衣物配件,合计占转口货值的比重为67.5%。其中,除办公室机器和自动资料处理仪器较上年下降11.6%外,其他四类主要商品分别取得了l9.O%l8.3%23.O%10.2%的增长,推动转口货值保持了稳定的增幅。

    从转口目的地看,中国内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仍为前五大转口目的地,分别占转口货值49.2%l3.4%4.5%3.0%2.7%的比重。2007年,香港输往前五大转口目的地的转口货值均保持了增长,除输往德国的增幅同比显著增加外,输往其他目的地的增幅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趋势,特别是输往中国内地、美国、英国的转口货值增长率由上年的15.3%4.7%6.2%分别放缓至l3.6%1.9%4.9%,输往日本的增长率则维持上年的l.1%不变。

    港产品出口显著下降2007年港产品出口较上年锐减,全年除最后两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小幅增长外,其他十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少,最低为8.5%,最高则达到35.8%

    从港产品出口的主要货品类别看,上年出口货值排在前五位的衣物及衣物配件、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电动机械仪器用具及零件在2007年同比分别减少了25.5%84.8%37.9%,杂项制品、初级形状塑胶出口货值则延续了上年的态势有所增长,增幅为2.9%l9.8%。由于前述三大类货品的巨大跌幅抵消了其他类货品的增长幅度,带动全年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l8.9%,其中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出口货值在2007年跌至第七,而矿物和金属废料进人港产品出口第五名,同比增长22%

    从港产品出口的十个主要目的地看,除中国内地外,港产品对其他九个主要目的地的出口货值均显著减少,减幅在9.6%63.3%不等。中国内地和美国在2007年继续位居港产品出口的第一和第二大目的地,分别占港产品出口货值的37.2%21.9%,其中输往中国内地的港产品货值虽微增了0.8%,止住了上年的跌势,但由于港产品向美国的出口锐减28.0%以及向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出口大幅减少,令全年港产品出口表现颓势。而CEPA项下港产品出口再度成为亮点。根据内地海关统计,2007年内地共进口CEPA项下港产品货值44亿港元,税款优惠4.5亿元人民币(包括关税和相应的增值税优惠),比上年分别增长26%42%。自2004年香港CEPA实施以来,受惠货值连续三年增幅超过20%

    进口和留用进口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进口总值28680亿港元,较上年增长10.3%,增幅与上年比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整体出口的增幅,贸易逆差继续增加。

    2007年香港进口的主要供应地分别为中国内地、日本、台湾、新加坡、美国、韩国,所占进口货值比重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分别为46.4%l0.0%7.2%6.8%4.8%4.2%。除自韩国的进口同比减少0.2%外,自其他主要供应地的进口均持续增长,其中自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的进口增长趋缓,分别为ll.5%5.2%18.2%;自日本和美国的进口增长升幅加快,分别为7.2%l2.3%

    从进口主要货品类别看,电动机械仪器和用具及零件、通讯录音及音响设备和仪器、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杂项制品、衣物及衣物配件依然位居前五项,分别占进口总货值的25.8%l3.4%8.7%7.2%5.2%,与转口的主要货品类别基本相同。除办公室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仪器与上年相比下降11.4%外,其他四类商品的进口均保持了平稳增长,分别为17.8%l3.5%31.4%2.O%,其中杂项制品的增长显著加速。

    进口中的留用进口货值较上年继续增长,增速明显放缓。虽然食品、消费品、原料及半制成品、燃料等留用进口货值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上年增长最多的资本货品留用进口减少了8.1%,全年留用进口的增长率回落到8.8%

    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香港服务贸易总额为9654亿港元,较上年增加了l3.1%。其中,服务输出6453亿港元,增长l4.2%;服务输入3201亿港元,增长11.2%;服务输出净额为3252亿港元,增长17.3%。各项增幅较上年都有所加快。服务输出中,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有关的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占有31.2%28.6%l6.6%l5.O%的比重,与上年相比亦分别增长了12.8%

5.8%18.6%34.0%,反映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旅游城市的地位仍在加强。服务输入中,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份额最高,分别占36.8%31.1%,比上年分别增长了7.9%l0.1%

    2008年香港对外贸易前景

    展望2008年,香港对外贸易的外围环境转弱,前景并不乐观。除中国内地和美国两大贸易伙伴的经济运行仍将深刻影响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欧盟和日本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预计2008年香港对外贸易将保持增长,但增长步伐会较上年明显放慢。

    主要有利因素

    全球经济和贸易将保持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4.8%,低于去年5%的水平。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主要经济体基本面看好,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长亮点,金砖四繁国高速增长,展望五国急起直追。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世界贸易也将保持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贸易将增长6.9%,而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随着其主要经贸伙伴的发展,其对外贸易将从中受惠,而且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内地经贸的持续发展和CEPA的落实成为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的坚强后盾。近年来,随着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增长已步入一个新阶段。目前,两地货物贸易总值已占香港对外贸易总值近一半,内地经贸发展必将直接带动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CEPA2004年实施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进展十分顺利。目前,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已全面实施零关税,并在法律、金融、旅游、物流等38个领域分别对香港实施了192项开放措施,同时还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合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推动专业人士资格互认等内容。随着CEPA进一步落实,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将更加紧密,这不仅对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民生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也为香港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香港对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以中国内地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及其他主要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势头有助于抵消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放缓。已经公布的20081月份香港对外商品贸易统计似乎可以更加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据统计显示,20081月份香港整体出口和进口货值与上年同期相比都取得显著增长,按国家(地区)分析,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上升20.O%,其中印度(140.0%)、马来西亚(38.O%)、印度尼西亚(37.9%)、泰国(27.O%)和中国内地(20.4%)升幅强劲;输往其他主要目的地如德国(17.1%)和荷兰(15.7%)亦有显著的升幅。随着内地与东盟直接贸易中货物运经香港,并在香港分拆、分装再运到内地的货物享受优惠贸易协定税率问题解决,以及海峡两岸三通愿景的实现,香港必将在两岸四地乃至东南亚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香港的对外贸易也将激发新的活力。

    服务贸易将平稳快速增长。内地自由行计划的扩大、美元贬值以及奥运效应等将有助吸引更多内地旅客和国际游客访港,推动2008年香港入境旅游业的增长。同时,入境旅游的增加对客运服务输出也将有所帮助。但由于直接付运或货物分流继续影响香港货物运输服务的表现,整体的运输服务输出仍将延续增长放缓的趋势。另一方面,虽然运输服务增长缓慢,但商贸服务及其他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主要是离岸贸易)的输出仍将持续增长。金融服务输出方面,预计2008年仍可期待多家颇具规模的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连续数年30%以上的增长率可以得到保持。从目前发展情况分析,香港服务贸易将在今年下半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主要不利因素

    美国经济发展放缓。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把注意力由对抗通胀转为挽救股市,只要金融市场保持稳定,相信美国经济增长会显著放缓,但不致陷人全面衰退。由于美国经济放缓,美国的进口需求将有所下降,香港的对外贸易表现将受到拖累。此外,由于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和中美外贸逆差的不断扩张,中美贸易议题必然再次成为讨论焦点,贸易保护主义也将抬头,美国和欧盟将会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内地采取较强硬的态度,这些都将对香港的出口构成另一挑战。其实对美出口港产品锐减并带动对美整体出口下降的情况在2007年已显现,预料这一趋势在2008年将难以改变。

    石油价格上升和国际原产料价格的上涨。本轮世界经济扩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原油、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快。2004―2006年,IMF初级商品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5.9%,其中能源类初级商品价格年均涨幅29.5%。由于油价高企,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加重了物流运输业的负担,减少了世界最富裕国家的消费支出,影响了世界贸易环境,从而部分港资企业紧急应对和调整能力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香港转口贸易增长。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当前国际贸易增长趋势、美元贬值和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国际经贸摩擦增多。特别是占香港贸易额一半的内地经贸摩擦增多。特别是占香港贸易额一半的内地经贸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与内地出口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中摩擦不断,占对内地反倾销案件的60%。另外,在经贸领域摩擦呈现不断延伸趋势,从反倾销、知识产权等向产品质量、气候环境、反补贴等新领域扩展,每年技术壁垒对内地造成的贸易损失达200亿美元左右。由于两地贸易的关联度很大,内地进出口贸易直接影响到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因此,今年跨越各种贸易壁垒、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将是两地经贸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

    香港离岸贸易持续增加。近年来香港离岸贸易越来越普遍,国际买家采购网络北移,内地港口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香港为内地产品提供转口优势逐渐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港的转口贸易的增长。

    综上所述,2008年伴随着香港的经济发展,其对外贸易仍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多家机构预测香港2008年经济发展增幅在4%―5.5%之间,整体出口增长将放缓至7%―9%

 (2008香港经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