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城市圈出了10年甚至长时间都用不完的土地
“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资源、人口现状,不切实际地把规划做大,有的城市圈出了10年甚至长时间都用不完的土地, 2006年统计,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400万亩。”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6月21日在“节约集约用地与房地产开发广东土地高级论坛”上说。
我国面临着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工业化高峰的严峻挑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三大高峰”都将以大量用地为支撑,形成了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邹玉川说,当前,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之间的统筹不够,不少建设规划用地规模、用地标准过于宽松,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不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利用效率低下等。到去年10月底,我国建设用地总量为4.85亿亩,未来还会增加,如果继续宽打宽用,较低水平重复建设,将会造成更大浪费,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也不够合理,产出效率很低,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我国17个城市发现,工业用地产出率不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2%。此外,我国农村空闲住宅多,土地闲置多,农村人均用地逐年增加。1996年到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9380万,而农村居民用地反而增加了150万亩,人均用地从1996年的193平方米增加到2000年的218平方米,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与人口总量逆向发展。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邹玉川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写入党的十七大的大政方针,土地资源的节约,是资源节约的重头戏,节约集约用地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护好18亿耕地。“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头等重要,而保护耕地是“生命线”。据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全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离18亿亩底线仅有2600万亩的空间。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这是一条长期的根本方针,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