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董文标:外界争议也有好处


 

董文标:“我只是个牵头人”

 

关于质疑:争论毫无意义

    《英才》:民生银行最近两年扩张的速度似乎太快,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吗?

董文标:我们这两年的增长速度,在全行业里一直处于中等稍微还有点偏下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调整工作,在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在进行新的整合。速度这么低,有人还要说,民生银行现在不发展了,你看看,现在没有后劲了;(等我们)发展快了就说:民生银行瞎搞,哪有这么搞银行的?开(股东)大会又有一种说法:民生银行现在不行了,发展不了了吧,跑不快了吧!但是,上一次我跟两个朋友讲:不管人家怎么说,我现在也不愿意跟他们扯这些事了,这个毫无意义。不管你怎么说,将来用事实说话。

《英才》:你觉得,是不是外界误解了你?

董文标:大家说一说也有好处,提出问题对我们团队、包括方方面面有时候也有好处。比如说民生银行董事会一会独大。我说:民生银行董事会强大起来,这个银行才能强大。所以说我们并不大,完全没有达到一会独大,也不可能独大!我又不是经老,我现在纯属一个牵头人,我能独大吗?再加上还是这群董事,还是这群人,你能大到哪里去?

《英才》:你对现在的治理结构满意吗?

董文标:从我当上董事长以后,我是致力于让这个治理结构更完整。但是什么叫好?没有边。花旗好,花旗犯的错误比我们还大,我们还没有出现全面崩溃,它基本上全面崩溃了,我们的老师嘛!所以这个治理结构,从我当董事长那一天起,我就致力打造这样一个结构。第一透明,所以决策都要透明,第二效率,所有的决策都要讲效率,这是最主要的。为什么我们董事会现在不像原来那样弄得满城风雨了?原因就在于此。

 

关于国际化:我不是买股票

《英才》:美联银行的浮亏已经很大了,这对民生银行会有影响吗?

    董文标:应该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这么想,但我不是买股票的,我是一种投资。这不是买早买晚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

《英才》:之前民生银行曾竞购亚洲商业银行,后来失利了,有没有从那个案例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董文标:亚洲商业银行我们没有直接去竞购,因为当时我们只是有这样一种意向,没有付出任何行动。

    《英才》: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还有最近招行收购永隆银行,很多都是采用类似这种方式,是不是中国银行走出去通过这种收购这种方式是最优的?

    董文标:对,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你到那里搞个分行,你要从零开始,要磨蹭多少年?搞分行非常复杂,也是非常漫长一个过程,收购的话你就本身介入到它的平台、它的团队,所以只要将来文化、兼容方面不出问题,它是非常好的。这个勿庸置疑,各国都是这样做的,一个小银行20多年、30多年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跨国集团。

    《英才》:但兼并收购是不是相对于开分行来讲也有它的风险和劣势?

    董文标:你就是开分行也有风险,都一样的。开分行从程度上来说,风险更大。因为人家不了解你,你不了解人家,你到那里去卖东西,谁买你的东西?

《英才》:除此之外,你还有海外投资计划吗?

董文标:没有,近期没有。

 

关于改革:为多元化做准备

    《英才》:民生银行总资产突破了1万亿,你有没有想过:之后的民生银行该怎么走?

董文标:现在,我们整个银行就是改变同质化。我们这次改革应该是非常大的制度改革,一场非常大的银行业的制度创新。在以前我们通过传统模式、传统的方式方法,用最短的时间走完了其他银行多花一倍时间走完的过程。

但是之后,民生银行要改变同质化,就是办出自己的特色,怎么办?只能超前,所以说这一次民生银行制度创新的话,应该说是我们后10年怎么走?就这么走。我现在推事业部制,这就改变模式。制度都不一样,做法肯定不一样。第二个就是,十年以后我们还是要走多元化道路,多元化发展。不管怎么调整怎么改,我们就认定这是银行业发展一个成功率比较高的方式。我们这些行动、这些计划,实际上都是在为多元化发展做准备,就是改变原来的这种单一的、投资发展模式。

《英才》:你估计什么时候能到理想的状态?

    董文标:一步一步的,很快能凸显吧,明年、后年,两到三年就能凸显出来。走着瞧吧。(我们的)这些人是非常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