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或早或迟都会走进婚姻与家庭,人的一生将要在这样一种关系状态下度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因此,构筑一个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于提升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快乐幸福指数,实在是太重要了。有这样一种说法:“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我尽管并不完全赞同其对“经营”一词的滥用,因为这似乎使得婚姻的功利色彩太过浓重了。但我却理解此话的真正含义,它强调的主要一点是,婚姻关系是需要用心去维护的。一个人在和另外一个人结成了婚姻关系之后,必须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较为彻底的改变。如果一个人结婚之后仍然按照婚前的状况去生活,那就一定出现问题的,甚至会产生接连不断的感情危机。
生活习惯上的相互适应。
这是因为,一个婚姻关系的建立,意味着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单身一人了,你从此有了生活伴侣,有了一个与你朝夕相处的异性配偶。这种生活变化除了异性相吸、适应双方的生理需求的满足之外,夫妻双方在彼此的性格上、生活习惯上、志趣爱好、文化追求等方面,都要逐渐做到相互适应和融合。尽管结婚后的双方,并非一定要在这些方面完全与对方达成一致,但在这些方面彼此理解和尊重对方则是必须的。从而在这个基础上更多地寻求一些双方的共同点,以培养一些双方共同的习惯和爱好,这对于维护彼此的婚姻关系,促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很重要的。比如在饮食习惯上,婚前的双方有着各自不尽一致的习惯和偏好,生活在一起之后,就应该在相互了解和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逐渐寻求彼此的共同点。在有益健康的原则之下,逐渐改变自己以往的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经常不吃早饭,饮食上偏咸、多油、蔬菜偏少等,就应该努力予以克服,从而使这个新家庭的饮食习惯更加健康、科学。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饮食习惯,比如一方愿意吃面食、一方愿意吃米饭等等,则不必强求一致,完全应该本着多迁就对方的原则,从而形成合理搭配的饮食规律。在这样的状态下,不仅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在饮食上有了很好的保证,而且彼此在这样生活习惯的相互适应过程中,感情基础也会得到良性的滋润和改善。
良好的婚姻关系要做到爱一群人。
在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如何对待各自的家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年轻人对婚姻有些不切实际的考虑,幻想着长期过一种温馨浪漫的二人世界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潜意识支配下,在行为上就经常不自觉地对配偶的家人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即便是对自己配偶的父母,也会经常产生一种离心倾向。这种情况是许多婚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所在,我觉得这是一种由于对婚姻的本质缺乏认识而导致的错误。既然我们知道婚姻既是我们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主动承担家庭及社会责任的一种付出。你接受对方就意味着你在接受对方的同时,也接受了他(她)的过去、他的家人、他和他的家人今后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出于对一个人的爱情,最终你要做到真心地去爱一群人。你必须要为这一切做好承担无限责任的心理准备,如果对此没有做好准备,你就不应该走近婚姻,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准备好。
婚姻是现实的,它不仅有美好。
年轻人处于爱做梦、富于幻想的人生阶段,在进行婚姻和家庭准备时,往往想到的更多是美好和顺境。而真正的生活却是非常现实的,婚姻的一方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疾病、事业也可能会遭遇严重的挫折,在一个新的生命降临之后,家庭也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结成婚姻关系的双方或某一方对这些情况的发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及其他准备,这个家庭的关系就又可能发生失衡。正因为如此,我们都熟知的西方教堂婚礼举行时,牧师在为新人主持婚礼时,必须要问道的一句话就是:你对自己的配偶可能遭遇的各种逆境做好准备了吗?显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婚前提示。不管我们中国人的婚礼是否也问道了这样的问题,但我想只要你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自己的内心必须要为此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行。
回想起来,26年前的我在开始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时,这些问题的确没有认真想过,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也的确发生过许多的困惑和苦恼。甚至有时在矛盾冲突激烈时也曾想过后悔,但因为对所谓舆论的恐惧、后果的无法面对,而只能无奈地选择坚持。时过境迁,在进入知天命的人生阶段后,我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变得越来越豁然开朗。作为过来人,我的确觉得应该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借助各种可能,与年轻的朋友们分享。有统计资料说,现在的社会离婚率长期居高不下,而且呈现步步攀升的状态。这种情况说明,现在的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了,人们完全可以不受任何传统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但同时也说明,许多的年轻人在考虑和选择婚姻时,还是显得有些轻率。也许,以上的一些见解可以给这些年轻人一些有益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