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美元救命不救市,海外股市迎来第三次暴跌


保尔森准备用7000亿美元来干什么呢?

答:用来买银行的不良资产,买最差的那一部分资产,因为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买.

 

7000亿美元能买多少这样的不良资产呢?

答:既然是买最差的那一部分资产,至少折让80%,也就是说7000亿美元至少能买35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

 

所以,金融机构为了得到7000亿美元的现金,帐面上要减少35000亿美元的资产?

答:是的,只会多不会少,因为仅美国房地产的减值就不止这个数,还没包括衍生产品的放大系数.

 

迄今为止,银行的减值准备不足8000亿美元,所以还有两万亿美元需要减值,是吗?

答:是的,几乎所有与美国次按有关的金融机构的帐面资产都会大幅缩水,但因为能从美国财政部得到救命的现金,所以能避免金融机构大量倒闭,防止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崩溃.

 

银行也可以继续把不良资产保留在帐上,慢慢拨备买时间,不卖给美国财政部?

答:当不良资产完全没有流动性时,因为没有市场价格可以参考,所以拨备的多少更多由银行自己决定.一旦保尔森的7000亿美元计划启动,这些资产就有了市场价格,拨备的多少就不由银行自己决定了.所以,卖不卖给美国财政部,帐面资产都会大幅减值.因此,很有可能欧洲股市比美国股市跌的更厉害,因为欧洲的银行没有美国的银行拨备充分.

 

这就是你所说“7000亿美元救命不救市,海外股市迎来第三次暴跌”的涵义吗?

答:是的,保尔森计划的本意就是剜骨疗伤,把化脓的部分割去,避免其他部分受到感染--但是,剜骨疗伤是很痛的(所以才有关云长剜骨疗伤的故事流传),两万亿美元的减值足可以让海外股市暴跌20%!!!

 

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比如说美联储减息,全球央行联手注资什么的?

答:在其他国家,比如说日本,一定会坚持用这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所以日本的金融危机一拖十几年.但这不是美国主流社会的风格,更不是保尔森的风格.

 

保尔森的风格是什么呢?

从他处理贝尔斯通雷曼AIG美林的过程中,大家都看到了他的风格--雷厉风行.他曾经也是用这种方法管理高盛的,他会找到最麻烦的地方,尽快先把它搞掂,然后再说别的. 雷曼兄弟的老板显然不是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大部分欧洲银行也不是,他们会把最麻烦的地方掩盖起来,期待市场往好的方向发展,然后再慢慢自己清理.

 

按你的说法,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救市方案后,美股将大跌,然后迅速回归正常状态.

答:差不多,如果没有意外,美股第四季度还会跌10-20%,明年初开始回升.因为金融机构会大幅度裁员,拖低美国经济两三个季度,所以美国经济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开始回升.在美国,股市是走在经济前面半年以上的.

 

很多人都说要到华尔街去抄底,胡祖六也是这个观点,但谢国忠认为华尔街的底是给巴菲特抄的,不是给中国人抄的.

答:全世界股市的“底”在中国,海外有什么底可抄?没见到巴菲特在抄比亚迪吗?

 

为什么说“全世界股市的“底”在中国”呢?

以建行和汇丰为例,两家银行2008年的盈利差不多,市盈率也差不多,但建行今后三年之内利润至少增长三成,而汇丰今后三年之内利润最多持平(所以汇丰已经在开使裁员了),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建行的估值应当比汇丰高30%.可是,以今天的市场价来看,汇丰的市值是15000亿港币,而建行的市值不到12000亿港币.

 

这么说来,建行比汇丰便宜了30%还不止?

答:千真万确.

 

这么说来,汇金抄底建行工行中行是对的了?

答:是的,汇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如果建行不涨,汇丰迟早要跌30%,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建行涨一点,汇丰跌一点.我能看到的事,相信很多分析员都看得到,虽然说有些投资银行已经倒闭了,没倒的投行里边总还有人在工作的吧!

 

如果有人一定要抄华尔街的底,应该怎么做呢?

答:那就抄高盛,巴菲特的公司和黑石吧!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是金融家(指真的金融家,不是假的),不是资产负债表.中国现在缺的不是钱,缺的是金融家,抄金融家的底现在正是时候. 以上三家公司都会从金融危机中受益,因为他们有全世界最优秀的金融家.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海外股市暴跌对A股有什么影响吗?

答: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只有心理上的影响,不过,对于已成了惊弓之鸟的国内股民来说,这种心里上的影响可以大到足以摧毁整个股市.所以,央企在这个时候增持A股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决策.

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流动性短缺”,通俗一点就是“缺乏现金”的危机.因此,对于现金短缺的机构(如雷曼AIG美林),金融危机就是地狱,而对于现金充裕的机构(如巴菲特中投公司),金融危机就是天堂.

中国的银行,中国的大公司,尤其是中国政府,目前是世界上现金最宽裕的,因此,中国是极有可能在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中崛起的,中国现在唯一缺乏的是几个金融家.(指真的金融家,不是假的)

 

请参看博文:

《美联储减息能挽救华尔街的恐龙吗?》

《全球股市暴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耐心等待第二次全球股市暴跌!》

《金融家的时代来临》

***************************************************************

 

美联储减息能挽救华尔街的恐龙吗?

邹艺湘 发表于 2008-1-23 6:43:00 

 

美国又减息了, 并且减得很多, 联邦基准利率和贴现率都减了0.75%, 据美国的网站说, 一月二十九日美联储开会时可能还会再减0.5%. 美国怎么了, 华尔街要关门了吗?

贴现率(discount rate )是美国联邦储备局把借钱给银行的利息,目前是4%; 联邦基准利率(  federal funds )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目前是3.5。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不在利息的高低,而在于运作的机制完全不同。降低贴现率只有那些大银行受益,就好比中国人民银行降低给工商银行的贷款利息一样,与你我都无关。降低联邦基准利率的话,美国联邦储备局会在公开的货币市场买入短期债券,用这种方法向市场注入资金,通过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降低到预定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立刻享受到减息的好处,因为你可以把你手上的债券按一个较高的价格立刻卖出去套现。
 
可以这么说,降低贴现率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以增加货币供应, 是给金融机构雪中送炭;而降低联邦基准利率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降低贷款利率, 是在金融市场普降甘露。这两者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前者了是为了救人(机构), 后者是为了救市; 前者联储局扮演债权人, 后者联储局扮演投资人. 现在,联邦储备局选择同时降低贴现率和基准利率各0.75%,既救人也救市, 说明她面对的不止是少数几家机构的问题, 而是缓解金融市场的信用紧缩,防止楼股暴跌产生金融危机.
 
但是, 在一个全球通胀升温的环境中大幅减息,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在美国联储局的历史上应该也是很少见到的,这一招"倒行逆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它能挽救华尔街那一群长得太快太大, 而又面临气候变化的金融恐龙吗?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金融”的概念是与资金融通联在一起的,不管是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都是从事买钱卖钱的工作。商业银行是把存户的钱自己买过来(代价是付存款利息)再卖给资金需求者(收贷款利息);而投资银行是帮助资金的买家和卖家直接交易(以股票或债券形式)并从中收取佣金。因为没有互联网,这些资金融通的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文书往来,很多还涉及到现金交易。因此,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往来最好是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条街,甚至同一栋大楼里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效率。因此,华尔街成了金融中心。华尔街在纽约,所以纽约成了金融中心,而华尔街的大楼也都是挨的很近,建得很高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出现(也没有9.11事件),华尔街还会变得更挤,楼还会变得更高,因为还有很多中国的机构要“挤”进去。

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一切!在一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一切都电子化了,不再需要把一袋一袋的资料或钞票从一层楼转到另一层楼,或从一栋楼转到另一栋楼。金融机构之间不必再靠得这么近,反而靠近客户变得更为重要,因为金融服务的概念已经不只是资金融通的范围了。随着财富管理和个人理财业务的普及,金融服务的对象也扩大到了亿万普通家庭。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华尔街确实不那么重要了,纽约不是那么重要了,其实伦敦和香港也不是那么重要了。任何一个有大量客户聚集的地方,都可能成为金融(服务)中心,因为一定有不同的金融机构会在当地开业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如果10年后中国出了几十个金融中心,全世界出了几百个金融中心,我不会觉得奇怪。最有前途的金融中心,是那些对客户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家都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没有了华尔街原始森林的蔽护, 美林和花旗这些恐龙们还能生存下去吗? 我想巴菲特一定也在想这个问题, 要不, 他为什么还不动手拯救美林和花旗, 象当初拯救所罗门一样? 为什么要向亚洲的主权财富基金伸手, 巴菲特索罗斯没钱吗? 为什么要让美联储来一招"倒行逆施", 不怕给通胀火上浇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