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新闻中心临街的“练摊”人
陈力丹
奥运来了,新鲜事挺多,老外临街“练摊”便是一件。不过,这不是北京传统的倒爷摆摊出售小商品,而是交换各种奥运纪念徽章、世界各大媒体的纪念徽章的“摊”。
在北辰西路和大屯路的交叉路口,车辆在这里暂时不能向东通行,因为大屯路南便是奥运新闻中心大楼和转播中心大楼。不断有参加奥运报道的各国传媒工作人员在大屯路南边的人行便道上出出进进。就在这个出入口(十字路口的东南角),大约七八个老外一字排开坐着,两位老太太、四位老头、一个中年男性,一个似乎是中国人的年轻女性。脚下是黑布和纸板,上面摆满了五花八门的奥运徽章,其中几位的头上戴着旅行帽,帽上还别着一堆徽章。一位老太太的衣服上还别着一枚中国共青团的团徽。有几个中国人指着看上的徽章问多少钱,他们便指指摊上的摆的一张白纸,上面用中文和英文写着:不收钱,only exchange。他们属于奥运徽章收藏一族,主要用以前积累的多余奥运徽章,通过交换获得本届的各种奥运徽章和媒体徽章。这里是新闻中心,各路人马齐备,自然是他们交换的最佳地点。
我好奇地过去看热闹,人很多,得挤上去才能看清地上的徽章。纪念章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除了本届的各种纪念章外,更多的是以往各届奥运赛的纪念章、世界著名媒体因参与奥运报道而在历届奥运期间制作的纪念章,还有少量的与奥运无关的纪念章,甚至包括少量中国“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章。
我看上了一枚澳大利亚地图形状的悉尼奥运会纪念章,向把摊的外国老头指了指这枚徽章,他伸手要看我有什么,于是我拿出一枚本届奥运转播公司(BOB)的徽章,他立即痛快地说OK,于是“成交”。如此顺利,我来了兴趣,又仔细看了看旁边的一个摊,看上了一枚2004年雅典的纪念章,向把摊的老太太指了指,她摇摇头,说了一句话,我没听清楚什么词,但是理解了意思,是说这个纸板上徽章不交换,原来是用来招徕看客的,还真有心计啊!我转到了最边上的一个摊,看上了一枚美国NBC的奥运纪念章,向把摊的中年男人指了指,他看了我手里的另一枚BOB的徽章,摇摇头,然后指指另一枚同样图案的NBC章,我发现比我看上的章小,摇摇头,他又指了指别在身上的又一枚NBC的章,图案一样,似乎比第二枚大些,但比第一枚小。我同意了,于是“成交”。
我转身看,发现在这一排练摊人之外,新来了一个“独立大队”,在他们对面正在摊开东西。我走过去,这是一位老头,带的东西真多,大包小包的。我在认真看徽章的时候,来了一个警察要查这个老外的证件,他带着不屑一顾的神情把他的已经有点皱的护照递给警察,警察看了看,没有问题,还给他后走开了。我看上了一枚韩国SBS的徽章,因为它提前泄露了奥运开幕式的镜头,反而出了名。然而,这个老外看到我拿出的又一枚BOB章,晤…,摇摇头,他不干,但是把我手里用小盒装着的徽章拿过去放到脚下,从其他包里挑出几个徽章,让我选择,这样反复了多次,我没有同意。最后是非洲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的奥运纪念徽章,我动心了,因为我很喜欢地理,这两个地方的徽章不会很多,但是我只剩这一枚BOB章了,于是想到刚才换来的NBC章,NBC章好找,这两个非洲的可能不好找,于是我拿出NBC,他略微停顿一下,说OK,于是“成交”。
我带着澳大利亚、坦桑尼亚、纳米比亚三枚徽章,颇为兴奋的回家。没有金钱的计较,交换有无,交换兴趣的差异,文化交流的气氛浓厚,这是很珍贵的。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情形不多了,什么都以钱来折算,失却了人文精神。
奥运出现这样的场景,可能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练摊的不是商品交换,不能说他们是小商贩。算什么呢?现行法规没有涉及这类情形的条款,这可能也是那位警察在检查了证件之后无言走开的原因,因为老外交换徽章,北京的法规没有禁止的当然便是合法。我倒是希望奥运后这种练摊能够继续,我们需要无金钱的兴趣交换以冲淡金钱至上的氛围。
写于2008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