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二年前伯南克、袁钢明、刘先明如何预感中国经济危机


 

看二年前伯南克、袁钢明、刘先明如何预感中国经济危机
 
一、伯南克:不排除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 
2006年9月4日  中国证券报
据外电报道,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伯南克在8月30日致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Richard Shelby)的信中说:“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尽管中国银行业承载着巨大的贷款负担,且其中不良贷款所占比重可能还在上升,但是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资源,不会坐视银行系统崩溃。”
伯南克的信是对7月1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举行的经济听证会上的问题所做的书面回答,参议院9月1日授权向外界公开了这封信的主要内容。伯南克在信中对议员们当时关心的话题做出答复,他认为,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使得中国不太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但伯南克同时表示:“我们仍然不能完全排除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硬着陆’将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严重放慢,因政府努力减缓目前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
伯南克认为,中国在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使这些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有可能导致银行账面的坏账增加。不过,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中国存在着广泛的过热情况,而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还很低。(李豫川)
 
二、国内学者反驳伯南克  称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
2006年9月19日  北京晨报
晨报讯 (实习记者 邢飞)“客观来看,中国经济不会发生硬着陆。”对于日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关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观点,清华大学教授袁钢明通过《人民日报》予以了反驳。
数日前,在被公开的一封致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的信中,伯南克表达了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伯南克可能是指中国目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经济正在软着陆,这会造成中国出口量的下滑,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这不是中国政府自己的调控所能左右的。”对于伯南克的观点,袁钢明分析道。
不过袁钢明认为,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第一,虽然近些年中国出口增速很快,但它并不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国内的投资。其次,美国经济的这次调整也是软着陆,不会导致中国出口量的急剧下降。”
在袁钢明看来,出口的放缓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未必是件坏事。“中国的过热投资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贸易顺差带来的,出口增速下滑,将有助于减少外资的流入,从而抑制投资热潮,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降温。”
袁钢明认为,近日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在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温总理表示,“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三、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的罪魁祸首是扭曲的房地产业!
2006年12月14日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本人曾撰写过多篇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文章,其中不乏严厉的用语,之所以对扭曲的房地产业及其背后的责任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是因为我认为:扭曲的房地产业正在伤害还将继续伤害广大老百姓!即使你不买房,你也要受伤害。
不知我的感觉或认知对不对,我还认为:
1、粮油等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的罪魁祸首是扭曲的房地产业!
2、扭曲的房地产的价格疯狂涨多少,人民币将对应贬值多少!
3、恶性循环已经开始,经济领域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逼近!
非常希望有关“专家”、官员来驳斥、驳倒我上述的三个认知。
 
附:
一、温家宝接受欧洲媒体采访  纵论国内外政经大事
2006年9月6日  中国网
中新网96日电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在访问欧洲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95日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报》、英国路透社、《泰晤士报》、德国德新社、《法兰克福汇报》五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欧关系及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温家宝:今年是新世纪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2009年1月19日 中国新闻网
温家宝指出,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
温家宝指出,今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