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游西山 风水佳处行
------昆明西山华亭寺、太华寺风水考察有感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QQ175613195,电话13766307454)
在云南昆明逗留期间,友人盛情邀请我游西山,说这是昆明的绿色屏障,被誉为滇中高原的"绿翡翠",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森林公园。既然如此,我欣然在做完风水业务后登上西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西山夕照美,景致极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誉。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自然景色之中包裹人文景观,锦上添花。西山之所以成为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更重要的是全在于它的浓荫密林中隐现着几座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西山之灵在于华亭寺、太华寺。
华亭寺是游览西山的第一站,它位于西山之腹,是云南省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该寺曾几度毁建,现存的是1923年由虚云大和尚重修,故又名“云栖禅寺”。经测,其大门为巽巳山乾亥向,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均为未坤山丑艮向)、观音楼、撞钟楼、雨花台、放生池等古建筑。大雄宝殿有高一丈六尺的三尊金佛像,塑工精细,仪态慈祥。另有五百罗汉栩栩如生。天王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和金身弥勒佛像,生动传神。天王殿大门口,挂有一幅明代谪居云南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写的名联,内容有山有水,有景有人,诗画交融,意韵无穷。其联云: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华亭寺的殿宇宏壮,庭院宽敞,布局严谨,有两项特色,一是庭院种植了四季花木;二是大雄宝殿两侧有五百罗汉塑像。游人如织,香火旺盛。我虔诚地上香礼佛,以表一个在家弟子的敬佛之心。
华亭寺里,有一座舍利塔,塔中安放着我国佛教高僧虚云和尚的舍利子(坐向为大空)。虚云和尚是我的精神偶像,他的学识他的淡泊他的超脱等精神,凝聚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华亭寺中,悬挂着他撰的一付楹联:"尘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何所有,半是青松半白云"。这一名联,挂遍神洲的名山古刹,连海外的寺院里也有。当你细细品味,眼睛为之一亮。人生一过客,匆匆来去,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骸骨,但是你一生的功德因有益于社会,让人怀念。我们每个人都让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为社会进步,传承文明做点贡献,就足矣!
与华亭寺相隔不远的太华寺,位于西山的最高峰──太华山的山腰,故名。太华寺始建于元代,由天王殿、大雄宝殿、缥缈楼、一碧万顷阁、水榭长廊及南北厢房组成。其建筑坐山立向多为申山寅向兼庚甲。
太华寺素以花木繁茂著称,寺内西山名花荟萃,争奇斗艳,尤以山茶、玉兰最有名。寺院周围修竹茂密,古极成林,晨观日出,气象万千,入夜登楼,俯视昆明万家灯火,滇池波光粼粼,别有一番情趣。山门外有一株四、五人才能合抱的老银杏,古干虬枝,健壮繁茂,民间传说是明惠帝朱允流亡云南时所植,距今已六百年的历史。我们漫步在寺院中缕缕清香沁人肺腑,此寺院香火不及华亭寺旺,但是更有佛教禅味中的“静”味。我说,在此办个佛学学习班,为昆明城中身为名利困扰的白领和企业家凉凉身心,不无好处。同行中的一法师点头称是。
西山之行,强化了我对“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认识。名山有独特山水之景观,也是中国风水追求的藏风聚气之处。虽说佛法大无边,但是它也是包容性强的一门文化。它要融入人民群众中,就必然要与国情、民俗相结合,佛教文化中的祈福理念,也是吸引国人走进寺院亲近佛教的桥梁。
历史上佛教界不乏高僧以风水之术营建寺庙,图的是天人合一,让香客在此感受到山川之灵气的同时,接受佛学的洗礼。虚云大师善于运用风水妙术复兴颓废的寺庙的事例,让现代某些无视风水作用的人士反省。
虚云和尚的《重兴曹溪南华寺记》就记载了他调理风水过程: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秋.憨公清山始入山重兴祖庭,意欲填筑龙潭,统一各家方位,纠正山向.越时八载,工程及半,以魔事去,后虽重来,不久示寂。”
“自憨山挑培以后,历次修缮者,不审山脉,削去靠山,使飞锡桥直冲寺后,形成洗背水,此一忌也;
龙潭之右小岗,形似象鼻,系寺内之白虎山,挖断数处,包围不密,缺乏遮蔽,此二忌也;
外往算溪路之山坳,破缺多处,正当北风,又无丛林掩护,此三忌也;
寺之前后靠山不正,旧日头入山门,即在现今西边大樟树林内,中有深坑.如现今曹溪门前,墓地丘陵起伏,秽积乱藏,坎坷寓目,幽明不安,此四忌也;
云海楼下之井,名罗汉井,在旧天王殿西边,井右有一高坡,逶迤达天王殿门口,成为白虎捶胸格,此五忌也;
寺后大山,虽号双峰,其实太弱.更因寺之坐靠,不依正主,以凹洼为背,是以子孙日渐衰弱,云至曹溪,房分只有五家,其数不上十人,不居寺内,各携家眷,住于村庄,耕植牧畜,无殊俗类.
“夫以我六祖大鑑禪师,道侔千佛,德被含生,固足以耀后世而垂无穷,独於其肉身所在道场,区区咫尺之地,輒不及百年而即中落者,虽曰人谋之不臧,要亦未尝非地形之失利。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岂虚语哉!”
可见民初四大高僧之虚云和尚亦甚信服风水布局,於出世间法之弘扬时亦会借助世间法,以期日后能够弘法更為畅顺。
再如,民国三十八年,虚云老和尚一百十岁,回云门装修全堂圣像。云门寺前经虚老“审地为基,配合山川形势,燮理阴阳风水,更正山向,重奠地基,荡扫榛芜,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中央大雄宝殿坐西北向东南,辛山乙向,正对观音岭,案山佳胜,诸峰罗列,并有大小旗山,形成贵人拱卫之象,全寺梵宇称合整个天然局势,后座稳靠,前面开展,左右拥护,凶煞尽避,吉向全收。”
又虚云老和尚对鼓山莲公老人圆寂入塔法语曰﹕“择地于白云峰下,石鼓山中,灵祖留下,为古寺基,名曰华严,华上涌出无缝浮图,八面锦秀,最妙第一,亥山子向,兼乾丁亥分金,四界分明,护神围绕,今朝奉莲公老人居此胜幢,一切时中,吉祥如意﹗”
佛教高僧尚且相信风水的调节补益作用,我们尘世区区一介草民,无佛法之修炼之功,对各种邪煞免疫力当然更低,要强化自己的运势,就要借助外界力量提升自己生命能量!风水运用得妥当,可有益身心健康,促进你处于一个和谐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生活,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