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 参加了天安门的建国六十年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活动。应该算是人生非常值得记载的一页。
我和坐在旁边的杨立新说,这是我参加的第二次国庆阅兵,真是恍如隔世。当看到金戈铁马昂扬走过金水桥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
第一次参加国庆庆祝活动是在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那是中国在1959年后的第一次广场庆典!也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惊!“小平您好”的大横幅也是在那次活动中由北京大学的学生突然打出的。我在青少年游行方阵。84年,训练条件非常简陋,我们从3月就开始训练,练了足足有半年,自己带水和吃的东西,手举的花环是一根竹条,几张皱纹纸,自己做的,大小不一,男同学的花环更是粗糙得没法看。正式游行之前,每人又发一根竹条,几张皱纹纸,再做个新的,正式的花环增加了几张电光纸,老师跟发了宝贝似的,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做好,不能浪费。我们做得非常细心,把花环的穗剪得又细又密,再缠上电光纸,阳光下挥舞花环时就有亮光闪烁,可惜游行那天是阴天……集训和游行当天都是乘地铁,游行当天我们从东单一直走到南礼士路,然后游行队伍就地解散,我们乘地铁回家。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识字念书时读的最早的几篇课文之一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会唱的第一首歌便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我还常常喜欢把语文课本上天安门的图画和父母在天安门前的照片做对比,想找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生活中,很多人都记得同一幅画作,这就是他们儿时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篇课文中,金光闪闪的天安门的图画。很多人就是抱着对这幅画的憧憬,来到北京,并且爱上了这里。《我爱北京天安门》曾是上世纪50、60、70年代国内重要的流行歌曲,当时的人们虽然经常听或唱,但经济的窘迫却让人们觉得美妙歌声里的天安门离自己是那么遥远。今天这首歌虽然只是在人们的记忆里偶尔回荡,富裕的日子让国人感到天安门离自己却越来越近了。
海角天涯,世界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在首都北京,有一个最伟大的建筑,那就是天安门。不同的人对天安门有着不同的向往,有着不同的感受。
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北京的天安门就成了新中国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圣地。大北照相馆的老摄影师杨师傅告诉我,上世纪50、60、70年代,为使普通老百姓实现合影天安门城楼的夙愿,全国各地城镇的照相馆里普遍流行天安门的背景布,与画上天安门一起照张相的老百姓也乐此不疲。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上北京看天安门”的圆梦热潮在手头逐渐宽裕的老百姓心中重起,到北京看望当兵、工作或者上学子女、亲戚成为最好的借口和理由。
……
“我爱北京天安门”. 很难言表在现场的感受,也许自豪、兴奋、惊讶、激动都只能描述部分感受吧……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胡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突然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禁感慨, 人类历史有哪个政党能够万岁?有那个国家能够万岁?只有人民,只有伟大的民族才能真正的生生不息,千年万载,永远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我爱北京天安门”!当听到旁边的张国立看着“走向未来”方队的孩子哼唱起《少先队员之歌》时,已过不惑的我似乎更加明白,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于我们每个人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2009-10-1速记于西七观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