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总主持的国务院会议的闭幕,四季度阶段性的调控重点应声而落。“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可以看出,“保稳定、调结构”依然是阶段性目标,但“管理好通胀预期”则是个新亮点。整个新亮点有两方面的含义:
1、经济基本面并非处于通胀期,而是强烈的通胀预期,这是大背景;
2、经济基本面有向整体通胀发展的可能,这是可能的趋势
事实上,这个会议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而定调,一是楼市等资产类行业结构性过热;二是消费、出口等行业还是相对的结构性过冷。而总体来看就是,楼市已经一枝独秀;而经济基本面还在艰难爬升。
从国际宏观背景再到国内经济环境的现状,从楼市自身的问题到经济结构性的调控,从这轮调控的背景和这轮调控的主要目标,简单概括就是“GDP向上,楼市向下”。
这并不是说楼市和经济基本面是相悖的,而是说一旦整体经济好转,调控之剑必然指向疯狂的楼市!
GDP向上,楼市向下的原因有四点:
一、此轮调控背景、原因
这轮扩张性的调控,或者说是鼓励消费型的调控,是处在一个楼市泡沫的顶峰时期,处在一个内忧外患时期(全球性金融危机),处在一个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特殊时期(楼市泡沫)。因此才有了2008年的一系列组合拳:
而从下半年起,地产业连续5年的宏观调控结束:
观其一紧、一松两种极端的调控,都有一个共同点:保稳定、保发展。在7月份之前,打压楼市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从9月开始,扶持楼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个中原因,下文分析。
二、当下大势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20日表示,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好转态势,同时流动性和通胀压力逐步积累。当前在货币政策操作上要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防止流动性变化对资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影响。
第一是经济增速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加强。初步预计,三季度我国GDP保持持续增长,增长速度要好于前两季度。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提高7.3和3.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的差距在扩大,预示着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第二是国内需求稳步走高,出口持续改善。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2%,如果剔除投资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实际增长高达41.4%,成为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消费来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9个百分点。
第三是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回暖迅速,房地产投资和交易快速攀升。初步统计,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为27%,前三季度新增1.06万亿个人消费贷款中,有接近80%是住房贷款。
也就是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投资这两架马车已经有了明显好转,但通胀预期已经很强烈,调控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很大。隐含的道理就是,在保证GDP继续增长的同时,要设法抵消通胀预期这个副作用。而消减通胀预期的最好手段就是适度收缩流动性,但这会直接触及严重“资金密集型”的楼市。怎么修正、修正到何种程度,这就是中央的事了,但统筹GDP和楼市的发展(注意,楼市对经济回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是不争的事实。
三、楼市自身矛盾
简单概括楼市目前的现状,就是笔者之前所概括的“高压救市、高通胀边缘、高成交量、高位房价、高市场预期、高风险”六高特点。(详见笔者
四、房地产的基础性行业和支柱性地位
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它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纺织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在中国每100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28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自身10.98亿元。另外,房地产业在国家GDP的比重接近10%,是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
说到底,此轮调控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推动投资,(出口要看国际环境)。因此,政府才没有在08年对楼市下重手,稍稍发力后就转入扶持。这一切都是楼市的特殊地位造成的,如今,我们一些朋友摸准了政府的脾气,就一副绑匪的形象,仗着政府自己还有利用价值,仗着政府还不敢对自己下毒手,就再次疯狂的囤地、涨价,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要知道,出来混,早晚要还的,楼市积弊很深,可谓“脓包溃烂终有时”,只是时候未到而已。另外,我们国家的GDP要彻底恢复,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前,宏观调控还得依赖房地产的基础性行业地位,去拉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因而不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打压政策。但修正性的政策也肯定不会少,这就为楼市中的一些投机分子争取了时间。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还是继续疯狂,则悉听尊便。笔者言尽于此,朋友、队友,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