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住宅市场泡沫再起


    今年以来,香港住宅市场价格明显上涨,成交量也大幅增长,这脱离了经济的基本面。住宅市场泡沫再起,这并非香港经济之福。

 

    一、经济低迷时期,香港楼市的一般规律

    自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香港也深受其害,特别是雷曼倒闭之后。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图1),失业率上升(图2)。香港20多年来,在经济不景气时,住宅市场一般也是低迷之时,具体表现是:房价与租金一同下跌,成交下滑,银行房屋按揭贷款违约率提高。当然,房地产市场有可能滞后于经济形势。

 

 

 

    1、1982-1983年

    1982-1983年,香港的经济基本是个“V”形走势(图3)。在此期间,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与售价指数一同下跌(图4)。售价指数从1981年末的24.1跌至1984年第3季度的16.7,不到三年时间,跌幅高达30.71%。租金跌幅较小,从1982年中的最高的42.9跌至1984年第一季度的36.7,跌幅16.89%。

    1983年下半年,香港经济明显好转。GDP增速从第一季度的0.5%,快速回升至当年年末的9.2%。但香港私人住宅的售价与租金继续下跌,这是非理性的过度下跌,与经济形成正背离。这也导致香港经济自1984年末开始的二次探底时,私人住宅的售价与租金与经济形成反向背离。

 

 

  

    2、1984年末-1986年第一季度

    从1982-1986年,香港经济呈现“W”底(图3)。二次探底从1984年末开始。GDP增速从1984年第三季度的10.7%,持续跌至零增长的水平。直到1986年第一季度,仍只有0.5%的增长,当年第二季度则迅速升至8.4%。

    1984年第三季度至1986年第二季度,香港GDP增速又是一个“V”形走势。在此期间,由于前期住宅售价与租金下跌过度,售价涨了23.35%,租金微涨13.14%。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从1982-1986年间,经济经过两次探底后,房价和租金均未回到最初的水平。在香港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居住的大多又是偏爱房产的华人,房价5年多没有上涨,似乎是不太正常的。根本原因在此期间香港的GDP算术平均增速仅有4.89%(图5中蓝线部分),明显慢于1976-1981年11.34%(图5中红线部分)的水平。由于经济增速从高增长过渡到中速增长,香港私人住宅售价与租金在1981年第三季度的高点,过了5年半,才在1987年第一季度重现(图4)。

 

  

    如果说香港经济1982-1986年两次探底,住宅售价与租金短期走势不好判断的话,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还是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

 

    3、1989年第二季度-1990年第一季度

1989年,香港GDP增速下滑期间,住宅售价与租金增长缓慢,并且在1989年第三季度都有小幅下跌(图6)。

 

    4、1995-1996年

    1995年初开始,香港经济增速又是一次“V”形走势。GDP增速最低是1995年第三季度的1.2%。香港私人住宅的售价在1995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出现小幅下跌,而租金则在1995年全年均持续小幅下跌(图7)。

 

 

 

    5、1997-1999年

    1997年开始的两三年内,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香港经济步入衰退。从1997年第三季度,短短的一年内,香港GDP增速从6.1%猛烈下滑至1998年第三季度的-8.1%。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这也是香港经济自从1974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的持续负增长。同时,由于香港私人住宅短期内涨幅过大(1996年初至1997年第三季度,上涨了63.62%),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因此香港房价持续大幅下跌(图8)。

 

  

    6、2001-2003年

    由于新经济泡沫的破灭,香港经济2001年起再度低迷,并且由于非典疫情,在2003年二次探底。在此期间香港私人住宅售价与租金持续下跌(图9)。

    由上可见,1980-2008年,香港6次经济低迷期间,除了一次房价与经济两次背离之外,香港住宅市场从未有过售价与租金明显上涨的现象

 

    二、今年香港楼市一反常态

    金秋10月,美国人不断刷新单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记录。而中国内地的富翁则在香港刷新公寓住宅售价的世界记录。据报道,一内地人以4.39亿港元买下香港一套公寓,创下了世界记录。该公寓6158平方英尺(约572平方米),折合每平米约76.7万港元。此前世界上最昂贵公寓是伦敦的“One hide park”公寓,每平方英尺价格为7.4286万港元。

    从整体上看,香港私人住宅售价在2008年大跌近20%后,今年持续大涨,截至9月末,已创了2003年以来的新高(图10)。

 

 

 

    与此同时,香港楼市的成交量也大幅反弹,已接近于2008年初的水平(图11)。

    今年香港住宅市场一反之前20多年来的规律,量价齐升,明显是缺乏基本面支持的,是楼市的泡沫在膨胀。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四点:

    一是同期香港GDP增速下滑,失业率上升,目前仍无明显改善(图1、图2)。

    二是香港各行业的收入并无明显的增长(表1)。

表1 香港各行业督导级及以下雇员实质工资指数(1992年9月=100)

 

20086

20096

       同比(%

制造

116.3

115.7

-0.5

进出口贸易及批发

123.6

122.9

-0.6

运输

109.4

111.6

2.1

住宿及膳食服务

97.2

95.3

-2.0

金融及保险

127.8

127.9

0.1

地产租赁及保养管理

118.0

118.8

0.7

专业及商业服务

111.5

113.2

1.5

个人服务

135.2

136.1

0.7

所有选定行业主类

116.1

115.8

-0.3

 

 

    香港所有选定行业主类中,督导级及以下雇员二季度实质工资指数同比下降0.3%,名义工资指数同比下降1.9%。各行业的普通雇员,收入不仅没有明显的增长,而且不存在收入增长的预期。从表1来看,1992年以来,各行业实际工资增长非常缓慢。即使是金融及保险行业,27年间,实际工资也仅增长了  27.9%。而住宿及膳食服务行业的工资,27年间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4.7%。因此收入预期也不是推动住宅价格上涨的原因。

 

    三是住宅售价与而租金形成了背离。香港住宅售价指数从去年末的低点上涨了22.81%,创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租金指数从最低位只反弹了13.41%,相对于2008年的高点,仍有13.15%的跌幅(图11)。

    四是同期香港住宅售价涨幅明显领先于写字楼与分层工厂大厦。

    相对于住宅市场,香港的写字楼的售价比较理性,虽然有所反弹,但并未创出新高。而写字楼的租金基本没有起色,始终在低位徘徊(图12)。分层的工厂大厦与写字楼的情况比较相似,售价未创新高,但租金的反弹幅度要大一些(图13)。

 

 

    同样用于生产或经营的零售楼宇,相对于写字楼和工厂大厦有所不同,售价创了2008年来的新高。租金虽然未创新高,但比2008年的最高点,也只低了约4%(图14)。

 

    香港零售楼宇售价同住宅一样创出新高,可能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自摆脱非典疫情的消极影响后,香港低税率打造的购物天堂,对内地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使得香港零售额在2004年至2008年雷曼事件之前,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图15);二是与写字楼和分层工厂大厦一般整体出售不同的是,不少零售楼宇可分开出售。因此零售楼宇的售价同住宅一样,有下文所述的相似的上涨推动力。

 

    三、香港住宅泡沫再起的原因

    一是低利率的推动。

    低利率对香港住宅市场泡沫的膨胀作用,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1、国际热钱的流入。美元Libor利率已低于日元(图16),可能已经成为新的套利货币。美元作为套利货币,比日元还有一个优势。前几年日元套利者虽然可以取得存款利差或股票等其他投资的收益,但可能因日元升值受到损失。而美元则相反,市场有普遍的美元贬值预期,取得汇差收益是大概率事件。香港今年股市的持续大涨,国际热钱的流入“功不可没”。香港政府为维持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持续抛出港元,买入美元,使得港元与美元汇率接近于联系汇率制度的最高端(图17)。估计国际热钱同样流入了香港住宅市场,并推升了住宅价格。

    2、房贷利率偏低。受美元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的影响,从2008年年末以来,香港贴现窗基本利率始终维持在0.5%的水平。这不仅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低于2003年的低点达2个百分点。虽然香港最优惠贷款利率仍高达5%,与2002-2005年的低点持平,但实际购房贷款利率要低得多。据香港金管局对9月份住宅按揭统计调查结果的统计的说明披露:9月份新批按揭贷款中,约42%贷款利率为最优惠贷款利率减超过2.5厘(即低于2.5%)。以其他利率(主要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作为定价参考的新批按揭贷款所占比率,约为54.5%。而Hibor利率今年一路走低(图19),11月9日只有0.70071%。

 

    3、存款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目前极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存款收益显得微不足道,并且今年年初与9月份,3个月存款利率相对于通胀率,实际收益为负(图20)。负利率可能是香港2008年上半年,恒生指数见顶后不断下跌之时,香港住宅售价却创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图21)

 

    二是内地资金涌入香港楼市。

    不久前的电影《建国大业》,人们发现出生于大陆的主要演员已几乎全部移民海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内地的不少富人有比较强的移民海外的意愿。除与港人通婚或在港连续工作7年以上等渠道外,在香港拥有650万港元以上的房产,对不少内地富人来说,就是一个可行的移民香港的办法。1997年香港房产泡沫开始破灭,直到2003年见底的时代,内地人的购买力相对于香港地产有较大的差距。而目前,由于前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少数富人财富迅速增加,对香港地产已有较高的购买力。出于移民香港,或看好香港住宅价格的上涨空间等因素,内地人已是香港楼市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香港《南华早报》10月份报道:业内推测,最近交易的1000万港元以上高价公寓中,约20%是由内地人购买。

 

    四、香港住宅泡沫或已超过1997年

    香港住宅市场1997年由于种种原因,积累了巨大的泡沫。随后香港住宅市场泡沫剧烈爆破,持续下跌6年,跌幅近三分之二(图22)。给香港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的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香港住宅市场的泡沫或已超过了1997年的水平:

    一是香港大户型住宅价格已超过1997年的水平。

    虽然全香港所有类别住宅售价指数比1997年10月的最高水平,仍有25.56%的差距(图22),但E类(A、B、C、D、E分别为实用面积为低于40、40-69.9、70-99.9、100-159.9和16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的大户型住宅价格已经超过了1997年的最高点(图23)。

 

    再细分看,越是单价高,面积大的住宅,价格相对于1997年10月前后的高点,涨幅越大;越是单价低、面积小的住宅,价格相对于1997年10月前后的高点,跌幅越大(表2)。香港岛实用面积超过16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已超1997年高点44.90%,而位于新界的实用面积小于4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比1997年高点仍跌了36.32%。

表2 2009年9月与1997年10月A类与E类香港住宅价格比较

 

A类住宅单价(港元/平方米)

E类住宅(港元/平方米)

 

20099

199710

涨幅(%

20099

199710

涨幅(%

香港岛

65053

73397

-11.37

198962

137309

44.90

九龙

47077

59418

-20.77

144083

149406

-3.56

新界

40438

63498

-36.32

78241

79870

-2.04

 

 

    二是各类别住宅租金收益率已低于1997年的水平。

个人认为,住宅的租金很少有泡沫,除非是短期的意外事件(如二战后大量士兵回国导致美国房租价格大涨)。因此与租金涨幅相同的房价才合理。但目前香港住宅的租金收益率水平普遍低于1997年房价泡沫破灭前的水平。普通住宅(A、B和C类)租金收益率略低于1997年第三季度的水平或持平(表3)。而D类与E类在1997年第三季度的整体租金收益率为3.6%,2009年9月,D类仅有2.6%,E类只有2.3%。

表3 A、B、C类住宅租金收益率比较

 

2009年9月

1997年第三季度

涨跌

A

4.2%

4.2%

0

B

3.6%

3.7%

-0.1%

C

3.0%

3.7%

-0.7%

 

 

    尽管香港楼市泡沫再起,但并不意味着将在短期内破灭,甚至有可能在持续的低利率下继续膨胀。当然,泡沫越大,破灭的风险越大。与大陆不同的是,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主要是买房人遭到损失。香港的商业银行规范比较规范,治理水平也比较高。并且香港虽然有个人破产制度,但香港居民较少有恶意逃债的行为。即使在1997年香港地产泡沫破灭后,不少香港居民的贷款买下的房产成为“负资产”,也努力还贷,房贷拖欠率最高时也只有1.43%,目前则只有0.05%(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