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关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的话题甚嚣尘上,很多人习惯性地抬出郎咸平、易宪容教授的言论,来论证所谓高房价必将带来中国经济的灾难性后果。其实,这样的“警讯”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印象中从2003年开始这类警世危言就屡屡充斥报端,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却一次又一次的连上平台。
说到两位大学者,我清楚的记得2005年,郎教授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作报告说:中国的上市公司有超过三分之一经营或投资房地产业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两年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并陷入衰退。而事实上,两年后的07年正是地产和经济成长的高峰。
同期另一位牛人易宪容则说,京沪深房价一旦突破万元,将不可避免会产生类似日本80年代末期那种泡沫破裂的严重后果。而事实上,京沪深房价不仅随后突破万元,而且今年上海市区房价均价已经突破2.3万元。
------有危机意识是必须的,但是夸大其词也是非常有害的,会勾起投机者最后一搏的冲动,还会造成“狼来了”的悲剧。
再回到房价本身,以本人的观察,目前的中国,90%以上的城市和地区,房价总体上是健康的、适宜的,局部地区甚至是偏低的,就拿湖北省为例:宜昌、黄石3600左右、襄樊、恩施3200、咸宁、孝感3000左右、其他地区2000~3000,其实都还是蛮正常的。武汉6500左右也不黑人,中心区8000左右,虽有些欺主,但离市中心平均不到五公里的三环线附近4000的房子大把抓....这叫什么高?谈何遏制?规定不许超过多少增长比率和多少绝对房价值吗?
其实,中国房地产的问题不在于房价的失控,而在地方政府为保证合理的供应结构(及豪--高--中---普---低五档分布)所做的努力不够,比如城郊大盘的配套,政府下决心做好了,房价问题就没那么尖锐了。再比如,以全国一盘棋的7090政策来推中小户型,结果造成相反的效果:一是控制或减小套型面积后的单价反而提高;二是两房变三房等偷面积行为(变相增大容积率)成行业主流,不偷反而处于竞争劣势。政府真正要做的是一方面想办法让大量空置的普通商品房“可买好住”;另一方面不用说,那就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至于少数城市和一个城市里的核心地区的高房价,尽管放开市场,袖手收钱,涨的越高越好。
不多说了。郎也许是好心人,但言过其实了;易纯粹是出风头,其动机存疑。忽悠老百姓可以,把它上升到什么境界就免了吧。中国的房事,是世所仅见、前所未有的,没有人可以充当牧师的角色,走成什么样都是合理的结果。
话虽不中听,却是大实话。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