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门吃海鲜


     2009年12月7日中午我与神化袁维芳、潘丹丹、王丹华一起打车从香港岛君悦大酒店过海底隧道到九龙鲤鱼门吃生猛海鲜。

     到了鲤鱼门,那边有山景有海景,终于暂时脱离了钢筋水泥的束缚,闻到了海水的腥味,令人精神一振,让我想到了老家青岛的海风。

     这是我第三次到鲤鱼门,还是选择了以前去过的汉记酒楼,老板很热情,看到我们又来了就招呼我们入店,而且给我们安排的还是以前的老位置。我们也还是点了原来常吃的几个菜:盐水粉丝濑尿虾、石头鱼、花雕蟹、酱爆花甲、虾酱本塘生菜。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味无比。

     饭后与老板攀谈起来,老板说鲤鱼门是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在有较大的酒楼十八家,在这里可以吃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澳洲、新西兰和渤海的海鲜,鲤鱼门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闻名东南亚的生猛海鲜一条街。没到过鲤鱼门就等于没到过香港。很多外国元首和各界名流都愿意到这里吃海鲜,这里是香港旅游的景点之一。

     我看到鲤鱼门周边建了很多高楼大厦,就问老板这里有没有考虑过拆迁,老板告诉我拆迁已经谈了30年了,但是都没有动过,主要是我们这些海鲜酒楼的老板都不愿意拆迁,他说现在的十八家店几乎都是自有物业,这与我在大陆感受到的旅游点几乎开店的人都不是产权人,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们对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十分习惯,不愿意做很大的改变,他们觉得他们的海鲜酒楼是香港的名片之一,更不愿意改变现状。

     吃饭之后由于外面下着小雨,老板娘殷勤的撑伞送我们到的士站台,让我感受到了香港人的勤快和热情。在去打车的路上,我看到了鲤鱼门外边有一些贫民窟,几乎都是用破铁皮搭建的,我在国内几乎看不到这样破的建筑。我感到很纳闷,我认为香港是个开发过度的城市,但是在这个城市里有几十年未开发的鲤鱼门,更有贫民窟一样的地方。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