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多数行业所热衷的年终总结一般,汽车产业在春节过后也将启动新一年度的各项工作。在辞旧迎新的时候,整个产业的每个人都将面临如何总结2008年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如何向消费者阐述厂商在2008年的成绩也很重要。研究这些年终总结是个比较有趣的事情,不少总结足以上升到写作艺术的层次,具体分析后,我们仅对汽车厂商“年终总结”涉及服务的内容总结出了下列几类撰写艺术:
其一:用数字模糊意义
此条适用那些在2008年大肆扩张网络的厂商,尤其是本身服务网络基数较小,一年新建50家经销商就可以实现50%~100%以上的网络拓展速度,在整个行业仅仅实现7.3%增长的情况下,这个数倍于行业增长率的数据无论放在经销商网络管理者个人的年终总结报告中还是放在给媒体的新闻稿中,都显得异常有分量。至于这新建成的50家经销商是否布局合理,是否配备了足够的软硬件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否能够实现保本的产品销量,是否能在2009年实现盈利,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已经建成了。事实上,这条同样适用于那些2008年以小排量和老款产品入选前十名的乘用车厂商,数十万计的小排量产品本身会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但这庞大的销量数据背后究竟有多少利润,这个利润是否可以支撑这些小排量的车型的升级换代,是否可以支撑服务的升级换代,恐怕不是厂商愿意与他人分享的。
其二:用累计的数字模糊年度概念
此条适用于那些采用第一类撰写艺术难以达到目的的厂商。比如客户满意度,虽然大家都知道它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但考虑到公众更喜欢看到不断提高的满意度,因此,作为消费者,我们就很容易在厂商的年终总结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的客户满意度3年来实现了20%的增长,我们的投诉率5年来下降了50%……诸如此类的数字很容易让消费者以为该厂商2008年的客户满意度实现了增长,同时投诉率也大幅下降,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累计的增长并不意味正在总结的这一年也是增长的——它也可能是下降的。
其三:用事件本身和事件的意义模糊数据
对于甚至连累计数据也无法形成亮点的厂商,那么此条最为适用。比如那些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热衷于树立良好社会公众形象的厂商。在涉及汽车服务行业的环保问题时,在他们的2008年的总结中很可能会提到其在服务网络中推广环保服务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究竟在多少家经销商中被采用,究竟有多大比例的资金投入用于保障这些措施被监督落实,这些环保措施究竟能够多大程度改善社区的环保,这些后续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在年终总结中能够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公众告知这件事情的意义——它对改善中国的环境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本地区汽车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其四:用未来模糊现状
此条适用于行业中对某些服务具有“后发优势”的厂商。比如品牌二手车这块业务,即使自己2008年什么也没干,至少可以在年度总结中提及整个二手车行业高达30%以上的增长率、政府鼓励二手车消费的各项措施、行业不规范的现状,而在提及本企业的时候则可以说我们正在或者刚刚发布了堪称行业规范的二手车品牌,我们来年可以实现100%的增长——反正没多少公众知道现有的基数是多少。再比如零部件的配送,即使自己的配送中心位于中国核心市场数千公里的异国他乡,为了确保对已经在国内建立配送中心的竞争对手的营销优势,在年终总结中仍可以这么说——我们的零部件库存充足率高达99%——没有多少消费者会追究这个库究竟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更没有消费者会想了解库存率、配件满足率的区别。所以,现状其实不重要,未来努力的目标很重要。
研究各个厂商的年终总结是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对撰写和发布这些年终总结的厂商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别被阅读年终总结的人看出来自己采用了某种“总结艺术”,对车主而言,发现这些年终总结中的“艺术”本身需要一些技巧,如果还能够把这些“艺术”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年终总结中,那恐怕就是这些年终总结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