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为何不给合资企业最新技术
古清生
技术储备如存钱,储备越多越富有
坊间总是批评跨国公司不肯将最先进的技术拿到中国的合资企业来生产,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一是早已经在其他市场淘汰,如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二是非主厂研制的车型,如凯美瑞为澳洲版,景程和凯越为韩国车系等。是的啊,凭什么中国汽车消费者花了比欧美市场买车还多的钱,却买的是比他们落后得多的车型呢?不满、气愤……咬牙切齿,但是没有用,就像一位买办代理人说的那样:谁叫你中国汽车技术落后呢?技不如人,就得忍痛挨宰,别无他路。直接买进口车?新近有一款车,口岸报价27万,市场销售卖39万,更没辙了。
过去技术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技术落后就必须挨宰。汽车产业还好一点,不管怎么样,还有新兴汽车企业在自主制造,中国的数码影像产业,索性是整体沉沦,一款中端数码相机,价钱可以买一辆入门级的经济车。一个镜头,可以换一辆中级轿车。不甘心吧?自己不能造,就得高价买。
跨国公司拿淘汰车型到中国来生产,这方面德、美、法、日、意、韩都是一样,除了韩国自身技术有限之外(俺以为中国的自主品牌技术已经超过韩国),其他国家都是有雄厚的技术储备的。先进车型不拿到中国来生产,主要是从技术经济考量。比如,桑达纳、捷达是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它虽然源源地饱赚20年了,现在仍然在赚下去。90年代技术,则价钱又可以卖得高一些,90后的技术,则卖得更高一些。此外,它还要储备一定的技术,以备将来在竞争上占据优势。如此,储技术如存钱了,技术储的越多,财富越多,将来卖的更发了。
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不代表民族竞争力
现在有一种声音,就是合资企业也生产自主品牌。合资企业中外各占股份50%,貌似很平等。但是,哲学家熊十力认为,知识即权力。没有知识就没有话语权,这里同样可以搁在技术上,技术即权力。在虽然对等50%股份的双方,话语权其实在外资方,这毫无疑问。过去上海的中方工程师不是牢骚过么,不经过德方同意,桑塔纳上面的一颗螺丝都不能改动。可见,怎么造车,中方是没有丝毫权力的。
中国工程师在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连改动一颗螺丝的权力都没有,何谈中国工程师拥有造车技术?而研发则就不必奢谈了。由此可见,纵然是合资企业研发自主品牌,那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给上一个新的名义而已,那个自主,仍然是外方的自主,跟中国人想自己研发制造汽车不搭界。因此,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不代表中国的民族竞争力。
可是,中国偏有买办的代言人,硬说这就是自主品牌,这挺无趣,人家说鸡,你却说鸭。
由合资企业集团重组新兴汽车企业有利外方
在振兴汽车的规划中,中国汽车高层提出由四大四小重组其他企业,这8家企业除了奇瑞没有合资以外,其他都是因为合资赚到大钱了,但是自己又患了严重的汽车不育症,由它们主导重组,不外乎可能帮助外方消灭中国自主品牌,其他的好处俺一点也看不着。就是国内企业重组,上汽组了南汽之后,南汽这个老牌汽车制造商人间蒸发,何时能再觅它的身影?
当下欧美发生金融危机,中国却一直在发生技术危机。如果中国汽车研发与制造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当,外方显然不会拿太过时的产品来中国忽悠人民的血汗钱。因为,那么做它就赚不到钱。国家电网有一个例子,以前建设500千伏的电网,中国自己没有技术,那些输变电站的设备,就是八国联军,世界各国的设备都有。当国家电网自己研发了1000千伏特高压以后,中国储备了技术,不仅国内设备自主制造,在印度电网的世界竞标中,中国公司还力搏群雄,一举中标。并且还控股了菲律宾电网的40%股份。
从造车技术来说,依靠合资发了大财的汽车集团,它们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其实不能与新兴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相比。中国的自主品牌纵然不太先进,许多车型有模仿的痕迹,却总是自己造出过汽车的,合资企业的大集团,自己能研发出自己的汽车么?不能,它们应该躺在跨国公司的怀里太久了,钱赚得太舒服了,研发要投入成本,而且有风险,人凭什么有动力自主造车?如果有动力,那也是为升官考量,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企业声明自己要上自主品牌项目。
既然中方自己都没有动力,外方何来动力呢?盖因为现在全社会的人民群众都看出了问题,施以舆论压力,没有辙了,中方要上,外方也配合之,说白了仍然是拿外方的一个旧车型蒙事。不信大家可以看一看,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有哪款是真正自己研发的?没有,这就说明白了,有历史,有钱,有跨国公司做后台,自己仍然研发不了新车,那么将来重组来了车企,被收购的企业会怎么样呢?
在奇瑞公司没有拿到汽车生产执照以前,倒是挂在上汽集团名下的。挂在上汽名下,而且白送20%股份上汽,后来上汽不想要奇瑞,就分手了,20%的股份也没有要。现在看来,从自主研发与制造来说,奇瑞是走到上汽的前面去了,上汽从英国折腾回个罗孚,改造成一个荣威,现在据说有了一定销量,可是与奇瑞的销量比起来,将合资部分去掉不论,奇瑞倒是老大哥了。
以此考量罢,有钱的企业不是真正的富翁,在制造业领域没有技术,那是比没有钱还穷。没有钱而有技术,能去赚钱。当然,没有技术也可以去买,不过买来的技术总是落后人家的几十年。而且,还得依靠政府施以国家权力来保护,否则,早年五粮液也可以跟人合资造车的话,说不定五粮液汽车集团就已经进入四大集团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