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武铉自杀的“经济基础”


                   卢武铉自杀的“经济基础”
 
             鲁宁:2009年5月27日中保个人专栏文章
 
上周最令人震惊的国际新闻系韩国前总统(现总统李明博前任)卢武铉在周六自杀。本周内,若无特殊事件发生,中国媒体及网络很可能围绕卢武铉之死弄出一个“评论周”来。
 
上周六傍晚,为救急,我曾就卢武铉自杀事件为广州日报写了个急就章,该报第二天以社评规格见报。那篇拙文着重分析卢武铉悲剧与韩国及东亚民主先天不足的因果关系,该报编辑出于稳妥,对拙文作了多处删节。“报”有报的难处,我自然予以理解。
 
本拙文写作时间宽裕,下笔前可从容思考,着重分析卢武铉自杀的“经济基础”。进入正题前先扼要介绍一下韩战以来历任韩国总统的悲情下场。
 
韩国1948年建国,61年来共有10位政(客)治家先后问鼎青瓦台。除两任短期总统尹谱善(1960-1961)和崔圭夏(1979-1980),并剔除现任总统李明博,其余7位总统均不得善终,轻者被弹劾、遭政变、流亡海外;重者锒铛入狱、遇刺身亡......
 
按时间顺序:李承晚(1948-1960),反日政治领袖,始创大韩民国。执政后期恋栈,操纵竞选外加贪渎被迫切流亡海外,1965年客死他乡;朴正熙(1961-1979)靠军事政变登基,1974年其妻遇刺身亡。5年后其本人遭同样下场;全斗焕(1980-1988)也靠枪杆子登基,执政晚期被民主政治轰下台,旋即在寺庙闭门思过,后因在位时贪渎被揭遭终身监禁;卢泰愚(1988-1993)前腐后继,1996年被处17年监禁;金泳三(1993-1998 )在位时本人尚“干净”,但儿子因腐败入狱;金大中(1998-2003)号称民主斗士,全斗焕时期曾被判死刑,后流亡美国,当选总统后推行“阳光政策”获诺贝尔和平奖,但其执政后期腐败丑闻叠出,两个儿子因受贿获刑;卢武铉(2003-2008)在位时亲信腐败触目惊心,下台后亦因贪腐于今年4月遭司法调查,直至跳崖自杀;在位总统李明博“后事”如何,人们也替他捏把汗......
 
韩国政治腐败固然比目前的中国要轻,却也系痼疾难铲。究其原因,传统政治文化及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决非民主革命可一抹了之。但这还谈不上问题的关键,“国家市场经济”所导致的“权贵市场经济”才是韩国政治腐败的“经济基础”,并最终决定着和滋养着韩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
 
肇始于威权总统朴正熙,韩国以国家政治意志垫背,开始有计划培植民间的超级大企业和大财团,配之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刺激政策,在短短20余年间,创造出令世人惊羡的“南韩速度”,也即所谓“汉江速度”,不但把“三八线”以北羞辱为活脱脱一个乞丐,而且一举摘得“亚洲四小龙”之“龙首”桂冠。然而,与自由市场经济大不同,“国家市场经济”与“权贵市场经济”只有一步之遥,其发育和发展过程,悄有不慎,就会滑入“政经勾兑”、“官商交嬗”的“权贵市场经济”泥淖难言自拔且越陷越深。不幸的是,今天韩国经济的主要板块恰系由权贵主导的“国家市场经济”的“政治附庸”。可不是,相较于二战后历任韩国总统的可悲下场,伴随韩国政局和社会因腐败而一次次动荡,韩国商界的大佬们,同样一波波重蹈下狱、流亡、自杀的悲剧......
 
市场经济并非人类社会最好的经济制度,但系次优的经济制度,而由“国家市场经济”所嬗变的“权贵市场经济”则系最坏的市场经济体制。几十年来,韩国不断为此支付高昂代价,在中国,市场经济“权贵病”也已病得不轻。只要民营企业对政府高度依赖(原因是政府主导全社会主要资源尤其稀缺资源),民企大佬们向政界“献金”则不可避免,最终形成政商、官商结盟势所必然。
 
韩国政治腐败不单单是民主政治文化和社会法制文化尚半生不熟悉的难题,而首先受制于历史形成的“经济基础”。乐观点说,改造韩国总统前腐后继之“经济基础”少说还得几十年;悲观点说,需要几代人持续努力也未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