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常听同行说起一句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最好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体系,曾统领百万大军,为缔造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无论在哪位大师的策划下抑或哪个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效果都未能达到如此境界。
既然如此,作为一名企业文化工作者就有必要研究一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探究其神秘力量来源,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过程来看:
时间
|
历史背景
|
内容演化过程
|
1927年9月
|
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
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
1927年10月
|
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
|
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
1928年1月
|
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
|
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1928年3月
|
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
|
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1929-1947年
|
根据形势发展和部队实践需求,不断优化
|
将“行动听指挥”改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也逐步修改补充成为八项注意。
|
1947年10月10日
|
统一全军思想与行为,以应对新一阶段的历史任务
|
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对其内容作了统一规定,继而谱曲传唱。
|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逐渐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寥寥数十字,但读之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再深思之又言简意赅,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一切行动听指挥”体现了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和人民军队内部下级服从上级的指挥关系,是全军高度集中统一的核心理念,是最刚性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全军顺利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共产党领导的是一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并提出了八项注意中的诸如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陪、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等具体要求,以期实现纪律与行为的统一。
“一切缴获要归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情操和在革命战争中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原则。
以上几点若理解为人民军队针对内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所遵循的纪律或行为规范,那么,“不虐待俘虏”的规定则是针对阶级敌人的政策,是瓦解敌人的有效策略,同时体现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胸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企业的文化建设,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1、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价值主张,以及受此价值主张所形成的组织行为方式与员工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与现实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
企业文化本身并不是企业追求最终的目标,企业文化建设本身也不会产生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服务于企业战略实施和企业现实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才有真正的意义,才会为企业创造价值。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经过较长时间逐渐完善的过程。
企业如果认为指靠某个项目一次性地做一个语言精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洋洋千万字的企业文化手册就能解决企业的问题,应该是进入了误区,那样只是中看不中用。企业文化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立足于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文化理念的形成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从零散到系统再到完善和再完善的过程。
4、企业价值主张必须要转化为员工的清晰的、具体的、可以执行的行为。
5、企业文化理念的表述尽量简单、通俗易懂,以便于宣贯。
6、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应率先垂范所倡导的理念。
7、理念应落实到企业的制度和规范之中,实现文化与制度匹配、同行。
8、企业制度和规范应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将核心理念与绩效考核体系挂钩。
9、对组织所倡导的理念和企业的制度规范应通过有效的培训和传播手段,确保员工认知。
10、激励自觉实践企业文化的员工,使之成为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