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管理》连载五十五:班子约束


二、班子约束

这一原则看上去和第一条有点矛盾。第一条意味着高度重视人才、放手发挥其作用,完全依赖人才;第二条则要对人才有所约束、有所防范,有第二手准备。实际上,这两者点恰好构成互补。当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完全为企业利益考虑时,他将感受不到任何约束;相反,当人才三心二意,甚至开始琢磨以权谋私时,他就会感受到约束,并且感受到可以被替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害在于“搭班子”、“挖墙角”、“掺沙子”。

“搭班子”是约束下级的最主要方式。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经营,总是需要一个分工合作的领导班子。越是优秀的战略型人才,越应该善于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越应该善于向其他人解释自己的决策。正是这两大特点,使决策过程和信息最大限度地公开化,使班子内部的意见能够为上级领导所掌握。这样,当这位战略型人才开始三心二意时,领导者就有能力发现问题,找到替代者。这就是“善用人者不恃人”。

可是,有时候某位能干的下级通过威胁、利诱、哥们义气等方式控制了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其他领导人,形成了帮派体系、利益集团,怎么办?打个比方,土壤板结了,长不了庄稼了,怎么办?“挖墙角”、“掺沙子”!通过个别谈话,动摇其中某些人的立场,争取他能够将真实情况反映上来;或者调动其中个别人出这个部门;这都叫“挖墙角”。派新人进入这个领导班子,这叫“掺沙子”。问题刚露头时,可以只“挖墙角”;稍严重一些,可以“掺沙子”;问题很严重了,就需要双管齐下。由于上级掌握着下级的生杀予夺的大权,由于利益集团不可能密不透风,一般来说,聪明的下级会懂得尊重上级,主动汇报情况。更有意思的是,只要上级越级找下级的副手谈一次话,即使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也常常足以引起下级的警惕,足以瓦解下级希望形成的小集团。

从根本上说,建立合理的人事任免、考核、评估、奖惩制度,这也是中国古代制度派——法家的基本思想:“善用人者不恃人”。第一条是儒家用人思路,第二条是法家的用人思路,两者需要结合,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