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军:谢谢David。现在是我们的问答和讨论时间。说到具体汽车技术我就是外行了,我只能问一些比较外行的问题,问一些以市场为导向的问题。首先问一下滕正继先生,您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斯凯孚的市场渗透情况,就是您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你们认为自己是一级供应商还是二级供应商?另外你的产品线有没有国产的竞争对手?
滕正继: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在轴承应用方面能力非常强,不光是底盘,还包括动力传动、变速箱、转向系统等等,都是我们的强项。十年前斯凯孚开始进入中国,为中国服务,当时我们重点主要放在底盘上。现在我们逐步在把整个产品组合都推向中国。目前我们的战略非常清楚,中国市场在增长中,中国市场是不断括大的,中国是我们斯凯孚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正在朝中国这儿努力,重要的是我们有本土的工艺能力,为中国提供服务。不是说把外国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卖,我们要在这卖解决方案、卖知识。
邢文军:问一下David Royce先生。您在发言中提到,天合将和上汽合作做混合动力车,有没有给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供货呢?在纯电动车方面,天合是否提供制动系统合转向系统?
David Royce:谢谢您这个问题。说到比亚迪,我们这种转向系统客户来说,目前我们还没有给他们供货。据我所知我们不是他们的供应商。如果你问我的同事的话,我们会说比亚迪谁都想跟他做生意,但目前比亚迪主要做出口。我们的重心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他需要什么产品,不同产品的指标,不同的细节,然后再供货。
滕正继:我这里有两三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斯凯孚的X-Tracker产品,它的设计已经量产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已经实施了这个设计,已经在中国本土市场使用了。用在哪些产品中?采用这种设计是有好处的,我们这种轴承可以降低摩擦。最重要的是,如果很小,空间非常小,这时候你会有一个瓶颈,轴承寿命也是问题。通过我们X-Tracker专利设计方案,就弥补了这个不足,这种小空间的不足就可以得到弥补。我想这是用我们这个设计最大的优点,X-Tracker设计的最大优点。
第二个问题是,斯凯孚如何面对中国汽车市场,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我前面说到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理念就是把有形的东西从外面运到中国,这是很重要的,从海外把产品卖到新兴市场是很重要的。但是那些无形的东西转让就比较难,比如说知识的转让。其实有一点很清楚,斯凯孚的管理层不只是想做到产品生产的本土化,我们想人才也做到本土化。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强有力的本土工程师队伍,为中国市场服务,以便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阶段要走:第一个阶段,是把工艺知识从欧洲和北美转移到中国市场来;第二阶段,是维护这些知识,维护在中国的工艺团队对知识的掌握。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变化非常快,我如果打造了这样的团队,把知识都转给他们,就要做好队伍的稳定,知识得留住;第三阶段我们想利用这些从国外学来的知识库、知识银行,进一步地加强这种知识。因为不同的市场特点不一样,不同的市场客户需求也不同,所以当知识学来了,稳定下来了,第三阶段就是发展它,更适合本土市场的需要,这就是非常关键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成功。谢谢!
邢文军:这里有问你们两个人的问题,作为供应商,请评论一下安全的问题,电动车和传统发动机汽车相比,安全性上有多少差别?
David Royce:前面几节讨论中我们都说了安全性的问题。我觉得任何一个车从结构上来讲,无论是电动车还是其它架构的车,比如说我们讲了电池的问题,作为供应商来说,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转向、制动等等系统的设计生产方面提高车的安全性,比如说为了电动车的动力传动,我们怎样把我们的辅助工具做好。
滕正继:说到安全性,斯凯孚的产品到目前为止设计主要是为了今天的轿车,我们也要准备好为未来车的需要做设计。目前我们面临一个很大的需求,甚至当地的整车厂商都给我们提出需求,他们希望斯凯孚为他们设计混合燃料,或者电动车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说到安全问题,斯凯孚有比较严格的安全性考核,从设计方面、流程方面等等。有些时候我必须得承认,我们可能和本土客户合作的时候,会提更多的要求推一推安全性的问题。应该这么说,当地的安全观念也在提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