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下行与天量信贷“背离”解析
——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谁更可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国家统计局举行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发布中,有两组数据走势矛盾、严重背离,令人高度关注:
(1)廉价的货币政策与天量的信贷增量。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近7.4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万亿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5倍。
(2)CPI与PPI不断走低,连续数月负增长。与上述情形相反,2009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却一直处在下降的区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而且自2月份以来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并且1——6月同比降幅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为此,当现场“答记者问”刚刚宣布开始时,中央电视台记者抢先第一个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今年上半年我国放贷速度过快,很多人认为下半年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除了一月份是1%的正增长以外,下面几个月都是负增长,很多人都认为下半年我国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您认为,下半年我国是防止通货膨胀重要还是防止通货紧缩重要?”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并未正面作答,但他最终还是委婉地指出了中国经济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眼下价格仍处在下降的现实,主要还是因为“总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他还举例,今年第二季度,产能严重过剩的三大行业: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3.1%,铝冶金为65.7%,铁合金为70.4%。
廉价的货币发行与天量的信贷投放,为何不但没有刺激物价暴涨,相反,它却“加速”物价下行?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早有民间人士十分武断地判定:这就是“通货紧缩”!请问:是货币还不够廉价?还是信贷投放仍不够天量?通货真的紧缩了吗?
比较起来看,很显然,还是李晓超司长的回答比较全面、客观。不过,笔者还想再追问一句:在物价下行的成因中,最主要的原因究竟是“需求严重不足”,还是“产能严重过剩”?笔者认为:“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最主要的原因,而消费需求不足则是次要原因。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1997——2007年,既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集中改制上市的十年,同时,它更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大规模“扩张”的十年。十年的改制上市与股市融资,极大地刺激了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汽车、电力、煤炭、建材、水泥等“两高一资”行业的全面大扩张。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汽车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兴盛与火爆,更是将钢铁、石油、建材、水泥等行业的“产能”扩张到“最大极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国GDP的两位数高速增长。
“两高一资”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一方面让我们付出了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的惨重代价,另一方面,它进一步扭曲了我们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
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升级。面对金融危机的威胁,中国政府果断出击,一口气推出了“4万亿的中央投资计划与18万亿的地方投资计划”的经济刺激方案,为此,我们赢得了2009年上半年GDP增速(高达7.1%)全球第一的美誉。
然而,我们并不知足,不少专家已经透过媒体公开“表决心”:今年GDP“保八”没问题!为此,他们已经开出了“保八”新药方:继续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再来一轮新的总量扩张的经济刺激方案,GDP定能保八!
试问: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仅靠“总量扩张”的经济刺激方案就能解决问题吗?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两高一资”行业,还能继续进一步扩张下去吗?君不见?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有将近三成的产能是过剩的,铝冶金则有三成半的产能是过剩的,铁合金也是三成的产能过剩。由此可见,“两高一资”行业的产能过剩的确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说,目前中国消费需求总量是绝对下降的,那么,这时的产能过剩,我们可以称为“相对过剩”;但是,如果中国目前的消费需求总量并未下降,那么,这时的产能过剩,就应该称为“绝对过剩”。实际上,产能相对过剩是正常的,但产能绝对过剩则是十分可怕的。
上一轮4万亿的庞大经济刺激方案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则,其实,它只是“大国企”、“大项目”的巨额投资再扩张,是否存在“过剩产能”的再次叠加?是否再次加重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的大扩张?与之配套的天量信贷投放,是否真的进入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钱”真的无处可投吗?它们有多少进入了股市和房市?企业炒股吗?上市公司究竟是在炒股?还是在炒股民?
假设真有新一轮刺激方案出台,你是希望它能侧重总量扩张,还是结构性调整呢?是进一步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剩产能呢?还是应该进一步做大股市泡沫与房市泡沫呢?
请记住: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心至少有两个:一是全速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以全民创业理念引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发展,进而全面提升第三产业的品质与地位。相反,工业(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在GDP份额中的“重要性”将会逐渐下降。这一切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