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市民,离物业税还很远


                      本文已经在8月6日北京晚报发表  蒋举

从2009年6月开始,“物业税在今年内研究开征”话题传出,一个沉寂了两年的话题再次引爆舆论,各家媒体争相论证,普通北京市民也奔走相告,一改过去的“吃了吗”的问候:您“税”了吗?

要说真正的市民对物业税并不了解,望文生义地想象,无非是“房子多了交钱多”、“房子大了纳税高”。

所谓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缴纳一定税款,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

普通市民对物业税的征收细则更是关注,如果开征,这有可能打破原来苦心经营的家庭经济平衡,为了适应该税种的征收,也有可能造成财产(住房)所有权的变化,还有造成家庭人员成分变化的可能。北京晚报楼宇周刊记者在对读者的调查中,很多普通市民表示希望对物业税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谈到了如果开征,对自己购房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专家:征收物业税还需很多年

在南京刚刚“放了炮”的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8月2日一到北京就接受了记者采访:“您曾经说物业税10年征收不起来,怎么前两天在南京又放出了‘150年收不起来’的说法?”董藩称,以前的说法比较保守,这次放出“150年收不起来”的说法,也绝不是耸人听闻,因为要征物业税的话,前提必须是房子的所有产权、土地使用权都是个人的,而我们的土地使用年限只有70年,这从根本上就导致了开征物业税的复杂程度。

同是知名学者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开发,与董藩教授有着不同意见,他表示“物业税对普通百姓很友好”,保证生活基本需要的那一部分物业是免税、扣减的,是税率为零的。同时他也承认,征收物业税还需要做出很大量的工作,包括现有不动产的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工作、物业税与其他14个正在开征税种的交叉征收问题、物业税的税种、税率,计算方法、优惠政策、扣减方法与扣减幅度等。既然是国家决定征收的,就不能继续拖延,越早解决越好,利国利民。

 

市民:合理避税导致生活“不合情理”

普通市民面对即将开征的信息,有房的担心生活成本增加,无房的希望因此房价迅速下降。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征收物业费的依据有几种可能,市民也“对号入座”地为自己想到了“合理避税”的一些方法。

一是按照评估价格征收,二是按照套型面积征收,三是按照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征收,四是按照容积率征收,五是按照家庭住宅套数征收。

住在东单某胡同的一个小伙,祖上几代人传下来的几间平房,由于家里三代之内兄弟不少,落到他名下的只有一间23平方米的小屋,半间睡觉,另外半间卖一些油盐酱醋维持生计,拆迁的时候人家给300万他都不走,希望多要点钱下半辈子生活无忧。如果物业税按照房屋价格征收,他看来要跟顺义别墅缴纳的不相上下。另外,堂兄弟几十年都在一两个户口本上,他说,为了“家庭为单位”,只好分家单过了。如果按照家庭居住面积征收,他那用拆迁款搬到通州260平方米大房子的堂兄又该不平衡了,一样是低收入,这哪儿负担得起啊。

事业单位某小办事员,自己买了房,父母去世又留下“一套半”房改房(其中两间是一套,另一间是“补差”与人合住)。“你说我算几套啊,是不是多纳税呀?”满脸的忧郁。快50岁的人了,没什么官职也没什么技术,家里一个“职业太太”和一个上学的孩子每个月入不敷出,听说房子写在孩子名下一家人也不能避税,“要不然假离婚?”

李老师从海淀一所中学退休,原先住在操场一侧学校盖的排子房几十年,只有跟学校交房租的收据,没别的手续。后来学校集资建房在四季青地界有了一套楼房,但是听说学校没有交土地的钱,房产证5年了都没有,看来也没有办下来的意思。听说物业税的事儿就乐了:“谁帮我把这两处房子搞清楚产权,我就交。”

 

购房人:等着房价跌下来?

对于“物业税抑制房价”一说,很多业内人士不以为然,更有甚者称在物业税开征日期之前,将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房价暴涨,这就给等着房价降下来的购房人泼了一盆冷水。物业税可能第一套免征,从第二套开征,套数越多,征收的越多,即使开征物业税,物业税的最终结局会转嫁到租户身上,租金的上涨,同时也会让新房价格上涨。从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加税一般都会造成价格上涨,包括06年开始,为了抑制房价疯涨,国家在交易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税种,还是没有遏制房价,反而与涨越高。相反,08年低迷期间,有那么多救市手段在实施,也没有确实推动成交,在老百姓眼里,政府越是要管,越说明还是要涨。

开征物业税增加了产权人的持有成本,能够有效地遏制炒房人,持有多套、大面积的业主收益下降显而易见。市场上大量的闲置住房出售或转让,更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物业税功效所在,造成房价大起大落不是政府要的结果,引起百姓生活巨大变化也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