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我魂牵梦萦的宝岛
台湾,我初时印象来源于小学时的《祖国的宝岛台湾》一文,课文中描述的台湾的一山一水让我神往,让我羡慕。特别是书中对日月潭的描写:一潭碧蓝的湖水,碧蓝无垠,两座黛青的远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开阔浩淼的水天相接处,形势天然,尚有一轮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红红的太阳,在微波的湖面上漾起层层泛金的粼光。读着它,仿佛自己身临其美轮美奂的美景中。日月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上下天光,碧水粼粼,令人有凭虚凌空、飞入仙境之感。特别是“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衬周围的山色。日月潭美不胜收的景色至此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成为我儿时对台湾最初印象。从此我对祖国这个最大的岛屿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但台湾在我的记忆深处,自小就很矛盾。曾记否,自从国民党自决大陆,退住台湾,从此大海两边,只可遥望,无法倾诉。此时期的我即倾慕宝岛的富饶美丽,又从电影宣传中根深蒂固于国民党对中国大陆犯下的种种罪行,认为台湾虽好,但蒋介石统治下的台湾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好台湾,一心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中,慢慢地听到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如“夜来香”、“何时君再来”、“酒醉的探戈”等旋律优美的歌曲。在中国大唱特唱红色歌曲的时代,邓丽君这些歌曲,听后三日,仍然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让我惊为天簌之音,久久不能忘怀,没人的时候我们一些朋友还常常禁不住偷偷学唱几句。邓丽君的歌声让我更加羡慕台湾的景,美妙的歌。
随着岁月不断变迁,在我生活的城市,80年代中期,先是一些离异后的女性,偷偷地通过一些内线与台湾的老兵结婚。这些战争的直接受害者,据说为数不少,他们一是战争耽误了结婚年龄;二是有的老兵因去台湾前家中曾有婚姻,只因两岸不通邮,不知家中的消息,不敢找对象结婚,从而错过了找对象的最佳时间;三是老兵虽然有一定数额退伍费,基本生活有保障,但台湾的生活水平高,这些钱不够在台湾买房安家。因而,大多数老兵成了老光棍。而那个时期的大陆,相对台湾而言,生活更艰难一些,所以继离异女性偷偷摸摸找台湾老兵结婚后,一些年青姑娘也步其后尘,想方设法,找台湾男人结婚。
这些人每次从台湾回来,都大把炫耀着钞票、衣物、金银首饰。甚是让一些人羡慕不已,曾经也让我爸妈心动过,与妈妈玩得好的一个阿姨,先是拆散自己女儿的男朋友,花了三万元钱的介绍费,托人将女儿嫁到了台湾,见我刚从农村下乡回来在家待业,就唆使我妈妈学她的样,并说一切包在她身上,一定帮我找一个比她女儿对象还好的对象。幸好那时我家没有那么多钱,付不起三万元的介绍费,否则,我家将不得安宁。因为我十分鄙视这些人,仅管台湾在我心中很美丽,很富饶,但我认定,大陆再差也是自己的家,为什么为了钱就要下贱地嫁到台湾去?那时候我的政治觉悟还是蛮高的呢。现在我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吗?不比台湾差。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一次春晚会上,台湾歌星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中国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岸历史渊远流长,文化同源同根,人民骨肉相亲,其旨甚明。大陆人台湾人,本是一“母”同生,同怀一份浓浓的中国心、一腔纯纯的祖国情,此情之浓、之切、之真,随着当政的“三通”开禁,与日俱增。尽管茫茫海域,浪高风狂,但台湾迟早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半个多世纪来,对我而言,台湾一游的心愿也与日俱增,现在什么也不差,只缺时间。有时间了,首先我要游日月潭,享受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的泛舟;其次我要踏上风光旖旎,让人流连忘返的阿里山,一赌美得令人屏息的日出、云海、晚霞;还要尽情品尝台湾味道绝佳的特色小吃和风味香甜的热带水果;再要去感受台湾与大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台湾,我魂牵梦萦的宝岛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