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期望房产税能够打击囤地炒房,平抑房价,但也可能这只是一个朴素美好的愿望,因为中国城市房价的上涨要么是一个阶段性的必然,要么是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单独一个物业税是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首先,政府调控房地产价格并不是很难,只要想做,透过收紧房贷、提高首付、加息、增加限价房、改变土地收入分配模式(卖地收入由地方转为上缴中央)等手段都会更直接有效,而大可不必使用如此复杂的物业税来实现,所以物业税出台的目的应该也不是针对房价。
其次,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中国的GDP依然需要房地产来拉动,如果降价引致市场恐惧,成交量停滞,则拉动GDP的这架主要马车熄火,会造成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锐减、银行坏帐率增加等更多严峻问题,是政府更不愿看到的。
第三,从发达国家物业税的实施经验分析,物业税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极少是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来使用。美国的物业税在很早就已经实施,其持有住房的成本比中国也要高,但仍然没有能规避楼市的泡沫;印度亦是实行物业税较早的国家,但也未能因此抑制房价的上涨,印度最大的商业城市孟买中心区,平均房价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了人民币6万元/平方米。
有消息称,房产税会先从商业地产开始征收,在没有正式结果之前,此消息亦无从对证,但在国内现实状况下,商业地产却是最不应考虑增加物业税的类别,原因如下:
首先,商业地产的价格市场是一个理性市场,买家对其物业价值的评估主要是取决于市场租金水平,而租金水平高低则是由居民消费量决定,因此若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租金则不会有动荡的现象,从而商铺价格也难出现如住宅一样的大涨或大跌。2008年至今中国住宅价格大幅上扬,商铺价格也一直保持相对平稳。所以,商业地产价格不存在上涨过快的问题,若从拟制房价的角度考虑增加物业税,对商业而言是没有必要的。
其次,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国民的有效收入未能实现与GDP的同步增长,致使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出口,为了实现经济的良性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制定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方针,而要做到这一点,应要在供需方面都做出努力,一方面增加人们的收入,提高购买力,另一方面要稳定物价,让人们能买得起,多消费。但如果对商业地产实行加税的话,所增加的负担一定会层层传导,最终通过物价上涨的形式转加到消费者身上,对消费产生抑制,产生与“扩大内需”相背离的事实。
第三:国家对于房屋出租的收益部分,已存在12%的房产税,远高于住宅的5%。与住宅相比,商业物业更易于统计管理,所以与出租住宅大量遗漏交税的事实相比,其税费收缴率亦相对较高,因此对于一直承受较高税赋的商铺的业主而言,再率先对其开征物业税,会显得极为不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