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卓达的蓝色发展战略(NO:573)
作为全国知名的城市运营商——卓达集团进入山东半岛开发已有两年时间,其在南海新区三大项目:30万吨级卓达张家埠新港、中国先进技术装备制造园区、卓达香水海新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即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前景下,极具发展潜力,未来无限可期。卓达为何有如此气魄和远见,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际,敢于逆势抄底,启动如此规模庞大的产业项目呢?
卓达经形成的产业集聚,文化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地产模式发展战略,实现裂变式可持续的跨越发展,为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一,海风吹来满眼春。
进入新时期,一股蓝色经济浪潮席卷齐鲁大地。山东32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海洋经济建设热潮正在掀起。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利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孙中山先生的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真理:世界上的强国,大都是靠海兴起的。
放眼当今世界,海洋资源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的焦点,蓝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发展竞争的重点领域。2009年4月和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国家战略意义,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结构调整大局,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蓝色经济区建设对于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势、探索海陆地统筹发展新模式,拓展海陆发展新空间,加速形成新的增长极,提升开放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确立我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推进协调小组,全面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围绕培植海洋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临港产业,示范园区、海洋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
向海洋进军,到2009年,全国海洋的生产总值是3.1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1%。海洋的开发在全国有三大区域,一个是环渤海,一个是珠三角,第三个就是长三角。根据这三个地区的分布来看,环渤海比重比较大,大概占到37.6%。有人说,山东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希望在海洋。
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同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实现路径的试点区域。海风东来,齐鲁大地满眼春色。
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纵观历史,大国崛起,无一不是从海上兴起的。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以来,大国海洋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海洋获取财富。早期的殖民主义者争夺海洋霸权,目的是通过海洋占领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掠夺和聚敛财富。
之后,15世纪初,葡萄牙开启了海洋时代。14世纪,依靠海上贸易霸权,荷兰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全力争夺海洋控制权。使美国后来居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第一强国。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致力于发展海军,夺取了通向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走上帝国主义之路。
日本明治天皇继位后,效仿西方列强,确立了海上强兵政策。1894~1895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夺取了中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从中国攫取了2亿两白银赔款及大量经济特权,依靠从海上掠夺的不义之财,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之行列。
由此可见,世界列强大致走的是同一条路子,即通过海洋打开通道,占领市场,掠夺资源,积累发展资本。
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中华民族的先贤们,也曾创造过多次征服海洋的历史。影响较大的是郑和下西洋。
中国的开放是从沿海搞起来的,通过沿海城市的开放,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开放。开放的本质就是开海、“开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开始,开放了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相继建立了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还先后开辟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5个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省大经济特区,从而使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地带。
走向海洋是对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过去的几十年里,依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我国在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占全国40%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创造了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吸引了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着90%以上的出口产品。这些成就与沿海的区位优势息息相关,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相关,更与海洋经济的异军突起密不可分。
三,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海洋战略,打海洋的主意,做海洋的文章。联合国总部设立了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办公室,建立了一批专门海洋工作机构。在联合国的倡导下,世界各沿海国家都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
世界各国对海洋如此巨大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方面,人类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付出了人口过度膨胀、陆地资源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沉重代价。人类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加快调整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努力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寻求新的资源替代源泉。而地球上只有海洋才可能为人类提供新世纪所需要的一切,人类未来的希望在海洋。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以后,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西方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滞胀,相继走上了经济新自由主义,由此引发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使海洋经济基本与经济全球化保持同步发展。从过去的渔盐之利、舟辑之便到现有的交通要道、资源宝库,海洋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开发的能力迅速提高。
可以推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以及全球生产现代化的进展,海洋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海洋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四,我国海洋经济开发轰轰烈烈,形势逼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提速,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之后,以海洋经济为标志沿海开发开放新的热潮正遍布中国南北海疆。南有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有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辽宁“五点一线”。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在明显提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将其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08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国走向海洋是大势所趋。
从沿海各省市来看,各地纷纷推出海洋发展大战略、大举措。辽宁省依托临海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的全新优势。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河北省把建设曹妃甸工业区作为“一号工程”,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深水大港,打造新世纪河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江苏沿海地区已设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浙江以港口城市为依托,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 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纳入国家战略,经济区建成后的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从北向南,沿海各省,均在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大战略位置,赢得了大发展的空间和活力。
山东拓展发展新空间。齐鲁之邦,具有独特的海洋优势,海洋开发潜力巨大。
从区位优势上看,海上半岛是山东地理上最大的特色优势。濒临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处于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山东半岛是我国通向世界五大洲的重要出海口,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环节,北临以京津冀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南连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处于我国“T”形经济宏观布局中的沿海发展轴线上,是当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从资源优势上看,山东海岸线全长32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沿岸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26个。全省沿海岬湾相间,形成了70余处优良港湾。山东近海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基本相当。海洋生物资源、港口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丰度居沿海地区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海洋化工基地和海洋运输、滨海旅游区域。
从海洋科技优势上看,山东省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遥遥领先。目前已设立56家海洋科技机构,约占全国的1/4,驻鲁海洋界两院院士18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五,卓达制定在文登蓝色发展战略。
“错过海南国际旅游岛,再也不能错过山东蓝色经济区”。以“追求卓越、德达天下”为已任的卓达集团,把最新的目光从海南岛转移到山东半岛,投向了生机勃勃的南海新区,在这片蓝色热土上要大力耕耘。
卓达人的追求目标永远是卓而不群!
卓达南海三大产业项目的规划、开发正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占据国家开发战略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长寿之乡”文登市最南端,一片滨海新城——南海新区正在崛起。新区自2007年3月启动开发以来,已投入3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骨干路网150多公里,“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的雏形正在形成。
南海新区总体规划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未来人口150万人,包含三大区域,30万吨临港工业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园区、香水海城市度假区。南海新区的城市定位是东方养生之都、全国长寿之乡、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文登市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旅游的滨海地区之一,是中国13个长寿之乡之一,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最新成长的长寿之地”,被人们称为“东方养生之都”。
正当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卓达集团看到了海洋资源开发的巨大机遇,大胆布局,逆势抄底,坚定实施奠定卓达产业格局的向海战略。
凭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调整,卓达在山东南海新区迅速启动卓达香水海新城市、中国先进技术装备园区和30万吨级卓达张家埠新港等项目集群,在山东兴建“蓝硅谷”,以30万吨级海港为龙头,与重大产业板块联动,以港口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新城市建设。
蓝色经济风起云涌,卓达蓝色产业项目正迎来快速开发建设、持续稳步发展的历史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