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中国磷复肥工业的发展目标,仍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磷复肥产业还处在相对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产能、产量规模化的迅速发展,依然是以牺牲资源、能源、环境,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和产业分散为代价的。从而使中国的磷复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是大而不强,强而不优,优而不精,精而不特。展望中国磷复肥产业未来的发展,要实现由磷复肥生产大国,向经营专业、竞争优势、技术精湛、工艺独特之大国的转变,在实现了“六大跨越”之后,还要经历凤凰涅磐、老鹰重生似的“六道坎”。
在2008年磷复肥产销会刊上,我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现的“六个跨越”。而此文将论述的“六道坎”正是中国磷复肥工业未来几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磷复肥实现了:产量-进口到出口的跨越;技术-引进到创新的跨越;品牌-洋货到国货的跨越;投资-单一到多元的跨越;效益-亏损到盈利的跨越;模式-计划到市场的跨越。中国磷复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使中国磷复肥工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中,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磷复肥工业也必须适应时代要求,认真观察新的形势、分析困难,积极研究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道坎——资源不足,要创建资源节约型行业
首先,磷复肥产业是个资源型行业,磷复肥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所需的氮、磷、钾、硫四大资源。而生产磷肥和复合肥所需的磷、钾又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资源。从全球的磷、钾矿物质资源的分布来看,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最新资料显示,全球磷资源主要分布于16个国家【图1】,
总储量约为156亿吨磷矿,前五大磷资源储量国摩洛哥、中国、约旦、南非和美国占世界磷资源总储量的86.4%。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磷资源国,占世界磷资源总储量的23.7%。全球钾资源主要分布于14个国家【图2】,总储量约为95亿吨氧化钾(K2O),前五大钾资源储量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和以色列占世界钾资源总储量的86.7%。中国钾资源储量排名第八,占世界钾资源总储量的2.1%。从
以上数据分析来看,尽管中国是磷资源储量大国,但中国磷资源丰而不富,除了大西南两省云、贵磷资源品位较高之外,川、鄂等其它省份的磷资源都以中低品位的为主,与其它主要磷资源储量大国相比有着天然的资源劣势。中国钾资源相对稀少而偏远,主要分布于青海盐湖和新疆罗布泊。中国要大力发展磷复肥产业,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解决资源瓶颈,如何利用有限而低品位的磷钾资源,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把磷复肥产业变成资源节约型行业,是中国磷复肥行业必须跨越的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技术落后,要创建科技创新型行业
中国过去磷复肥产业的发展,在生产技术、设备和产品上,一直延续了一条引进-吸收-改造-创新的路子。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几乎引进了世界上全部主流的整套磷复肥生产技术和设备,磷铵和磷复肥生产先后引进了罗马尼亚的喷浆造粒、美国Davy/TVA、美国Jacobs、西班牙Espindesa、Incro、法国AZF、KT和挪威Norsk hydro等生产技术和装备。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中国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磷复肥生产企业密切合作,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发出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磷复肥生产工艺和技术。如固体团粒法高浓度复合肥生产技术;硫基-NPK工艺技术;以低品位磷矿为原料的料浆法磷铵和复合肥工艺技术等。这些中国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了原料适应性和产品的灵活性,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资,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引进的大型磷复肥生产技术和设备仍然是中国磷复肥生产的主力军,对引进的大、中型料浆法磷铵和复合肥生产装备和技术的改造,还只停留在改良和改进的阶段,而不是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肥料二次加工的固体团粒法工艺,由于规模灵活、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环境污染小,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工艺、技术、管理的局限性,很难成为大型磷复肥生产的主流工艺;至于尿素基复合肥生产技术,将是大、中型尿素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延伸的不错选择,而从市场采购尿素再熔融加工复合肥的生产企业,很难获得长久的生存空间。如何克服磷复肥生产的技术瓶颈,从中国国情出发,以拓宽原料适应性、增加产品灵活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为宗旨,开发出大型、规模化生产的创新工艺,以增强中国磷复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把磷复肥产业变成科技创新型行业,是中国磷复肥产业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克服的第二道坎。
第三道坎——环境污染,要创建环境友好型行业
长期以来,磷复肥产业给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来自于三个环节,一是磷复肥生产所需资源开发的环节;二是磷复肥制造环节;三是磷复肥消费和施用环节。在资源开发环节上,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对植被、地质构造的破坏性开挖,非活性元素的活性化,改变环境的酸碱度,尾矿尾渣的非处理化堆存,以及由于矿物质的采选给环境带来的侵害性外来化学活性元素 等。磷复肥制造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废气、废水和废渣三废物质的非处理达标化排放,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扬尘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磷复肥消费和施用环节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当施肥、过量施肥和非科学化施肥而造成的活性化学物质对大气、土壤、水域、地下水资源以及粮食和农副产品所造成的污染和负面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肥料施用的历史经验证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因而使欧盟27国在过去近30年中,化肥的施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图3】。
如何克服磷复肥从资源开发、产品制造到肥料施用各环节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把磷复肥产业变成环境友好型行业,是中国磷复肥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克服的第三道坎。

第四道坎——产业分散,要优化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中国磷复肥产业生产能力分散、产能过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2010年,磷肥生产能力将超过2100万吨五氧化二磷,实际产量1450万吨五氧化二磷,产能发挥率69%;国内需求1200万吨五氧化二磷左右,产能过剩于需求近50%。国内磷铵和复合肥的产能开工率更低,据推测中国NPK复合肥年加工能力超过2亿吨实物产品,而实际消费量只有5000万吨实物产品,产能为实际需求量的四倍。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企业有130多家,平均生产规模11万吨/年五氧化二磷;有生产许可证的磷复肥企业有4350家,平均生产量仅为1.15万吨实物产品,产业集中度之低世界罕见。美国磷复肥产能与中国相当,但美国磷复肥生产企业只有五六家,平均产能规模在200万吨五氧化二磷以上。世界主要磷肥生产国摩洛哥和突尼斯都各只有一家主要磷肥生产企业,磷酸产量分别为350万吨和150万吨五氧化二磷。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正在兴建的大型磷铵生产装置,计划于2013年前建成投产,新增磷酸二铵年生产能力分别为300万吨和410万吨,这些新增产能将全部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如何解决产业分散、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足站稳国内市场,适时进军国际市场,练好内功,准备在中国本土市场与国际磷肥生产大国展开国际化竞争,是中国磷复肥产业未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克服的第四道坎。
第五道坎——竞争力不足,要利用国际资本和全球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重点就是打开国门、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外商到中国投资置业。中国磷复肥产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技术、产品、设备、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一直都是行业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于农业和农资方面谈判的焦点也大多集中在中国市场和产业的准入上。中国磷复肥产业一直作为幼稚产业被政府所保护和扶持。近几年来中国磷复肥产业相对于国际磷肥市场所取得的相对优势,也绝非预示着中国的磷复肥产业已经取得了国际磷肥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中国是世界第一磷复肥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中国在世界磷复肥产业中并没有取得与第一大国地位相对称的话语权,更没有获得引领世界磷复肥发展的主导权和领袖地位。中国的对外开放,全世界把眼光都投向了中国,而我们也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了自己。当我们潜心于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眼睛向内谋发展的同时,更应该走出国门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我们在观察世界,而世界在参与中国,我们也要参与世界。因而,如何走出国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利用全球资源,在更广阔的资本、资源和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和主导权,是中国磷复肥产业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第五到坎。
第六道坎——能源短缺,要创建能源节约型行业
化肥行业又是个能源消耗型行业,除了氮肥直接要以石油、天然气或煤炭作为原料和能源之外,磷、钾和复合肥需要消耗电力、蒸汽、煤炭、燃料油,以及动力设备消耗等能源。在全球能源日趋紧张,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不断创新高,中国政府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把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能耗指标大幅降低20%,“十二五”期间还要再降低10%的大背景下,如何克服能源瓶颈,把磷复肥产业变成能源节约型行业,实现高效低耗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磷复肥产业必须克服和解决的第六道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所描绘的中国的经济蓝图,明确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过去粗放的“投资冲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包容性增长模式的确立,将改善民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农民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和享受与城市平等的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中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更多地惠及农民,促使农村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指标的确立,将使中国经济向绿色增长方向转移。借中国改革开放东风,中国磷复肥工业过去30年的发展实现了“六个跨越”,成为了世界磷复肥生产大国;“十二五”规划,拉开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磷复肥工业也一定能克服“六道坎”,实现由磷复肥生产大国向磷复肥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