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知识分子”的提法,恰恰不具有战略性


“战略知识分子”是近期的一个新词汇,特别是人民网正在策划的“论证与研讨、分析与挖掘战略知识分子’活动”的推动下,该新词汇一下子就成了网络讨论的话题和热点。然而,“战略知识分子”的提法,恰恰不那么具有战略性,这可能出乎《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作者和人民网专题活动主持者的意料。

 

首先,“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范围。比如,80年代前,中专生也算是知识分子。80年代以后,大学生算是知识分子。进入21世纪,大学毕业生已经遍地都是,就业领域横跨全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对知识分子的理解范围与认同方式,总是在不断变化。

 

其次,陶文昭在《人民论坛》近期发表的《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一文(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10-08/01/content_588315.htm?div=-1)中所指的“知识分子”,显然指的是在职各类研究人员、专教授、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等。

 

可见,如此“战略知识分子”的提法,显然书生气十足。比如,著名的军中研究宏观军事战略的戴旭上校,他能够算是“战略知识分子”吗,难道我们仅仅可以这样来看待他近年一系列的军事战略思想?

 

关于现代“工程技术人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知识分子”的概念来划定他们的社会属性,因为他们毕竟是关系生产与技术的。生产与工艺,创新与发展,是他们工作的主题,甚至是他们生活的重要或主要方面,尽管他们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但与“知识分子”的称谓,显然相去甚远。

 

因此,陶文昭《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一文中所说的知识分子,可能更多地是在强调那些专教授和研究人员,并且更多地是在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战略型知识分子”。

 

第三,“知识分子”本身就具有严重书生气特征,往往不具有战略性,甚至从来就不可能与战略性这么宏大的概念沾边。否则,怎么会直到今天才有人提出“战略知识分子”的概念和社会需求意向呢?

 

事实上,“战略性人才”才是国家社会真正需要的,与他们是否是知识分子没有关系,与他们是否正在或一直从事专职研究或参谋工作没有关系。因此,陶文昭《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 》一文,虽然涉及到“战略观”,显然过于书生气。试问,具有书生气的观念或指导思想,难道能够促进“战略观”的推广与普及?

 

 “战略知识分子”更不能等同是“战略家”,何况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往往过于书生气,而书生气十足,又总是让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乃至现代文明的推动力。

 

“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战略家就是战略家,与是否是“知识分子”无关。尽管战略家必须具备文化与知识,其与众不同并的独特并超前的思想,才是其根本。这也应该是《出师表》之所以是《出师表》的魅力所在。

 

可见,“战略家”既可以来自高端或各类研究部门的专职人员,或也可以来自民间草根,这是研究战略性问题最根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那些来自草根阶层的战略家,他们一直以来的思想与研究成果,与是否被国家社会关注或重视与否,都没有关系。

 

总而言之,就战略问题而言,对于当今中国,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什么“战略知识分子”,而是需要各行各业的战略家,乃至国家发展进步过程中宏观方面的思想家、战略家。

 

“战略知识分子”概念所涉及到的“战略观”,值得《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作者和人民网专题活动主持者进一步深刻思考与广泛关注,最好别再闹出“战略知识分子”本来就不具备战略性这样的常识性笑话。

 

无论怎样,《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一文及其“战略知识分子”概念的提出,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在于提出了当今中国乃至各行各业,确实需要思想家和战略家这个课题与需求,不仅如此,而且是关系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和思想境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于中国衡阳

  

 

1中国发展需要具有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

作者:人民论坛 2010-11-15 19:38:09 发表于:博客中国

http://www.blogchina.com/201011151043736.html

 

2战略知识分子的标志
陶文昭 人民论坛 》(2010年第22期)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10-08/01/content_58831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