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核心思想


《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两个字“阴阳”,下面的这个阴阳鱼太极图最为生动地诠释了《周易》的核心思想,把这个图弄懂了,《周易》也就能够融会贯通了。

 

阴阳鱼太极图,反映了中国哲学阴阳合一的理念,《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阴阳对立、互动、互补的过程,并由此而实现均衡与和谐。这种思维方式,注重两元互补和互动,引导人们在两元对峙中寻找“中道”,并促使人们走和谐共赢的道路,而避免走抗争和分裂的道路。和则两利,对则两害。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一,对立统一的思想。黑白两鱼环抱为一体,乃阴阳二气氤氲之状,既对立又依存,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鱼相反相成,相互补充,阳消之时补于阴,阴消之时补于阳,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动态平衡的思想。S曲线象征着宇宙万事万物之间在相互流转、推移、消长的过程中,生生不息。阴阳总量各半,呈现动态均衡的状态。离阴则无阳,离阳则无阴,阴阳是和谐建构的基本元素。

第三,和谐共赢的思想。阴阳的协调是对合理性的一种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象一首格律诗,既有规矩,又能各抒情怀。阴阳的协调是一个与时偕行的过程,阴阳的本质是“和”,“和”则“生”。“生生之为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是“合”,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部分”,是“分”;中国人讲统一,西方人讲对立;中国人认为对中有错,错中有对,而西方人则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黑白分明;一个人的胃不舒服,看西医就是吃胃药,再不行就把胃切掉完事,而到了中医这里,他会认为胃不舒服是脾脏出了问题,要对脾脏进行调理。我们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事情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而西方人则强调我是我,你是你,你我必须要一分为二,清清楚楚。

儒家的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周易》的“阳”,阴少了一点。道家的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周易》的“阴”,阳少了一点。儒家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光宗耀祖,不屈不挠,兼济天下。道家则提醒我们韬光养晦,自然放松,明哲保身,以柔克刚。从中国革命历史中三位伟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充满着儒家的阳刚之气,周恩来焕发着道家的阴柔之美,而邓小平则兼具儒道两家的精神,绵里藏针。例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韬略就是《周易》思想的最好的体现:香港回归祖国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主权,这是不能谈判的,不可动摇的,是“阳”;香港回归后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可以灵活处理,可以商量,是“阴”。这就是阴阳和谐、方圆并用之道。

 

看懂并善于运用这个古钱币图案,做生意才能挣大钱,干事业才能越做越大。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能变,这就是阳,是方;但在关注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尊重并兼顾别人的利益,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灵活处理,做一些让步和妥协,这就是阴,是圆。方圆并用,知得知舍,别人才会乐意和你交往与交易,你的事业才会得道多助,吉利亨通。

 

再比如,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过于阳刚,体现在管理行为中,就会表现得过分严厉和苛刻,搞得下属风声鹤唳,胆战心惊,失去亲和力和人情味儿;而过于阴柔,体现在管理行为中,就会表现得婆婆妈妈,没有主见,拖泥带水,失去威严和战斗力。所以,领导者要刚柔并济,阴阳结合,恩威并施,也就是时刻把握好中道与平衡,才能赢得跟随者的尊敬与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