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每一卦由卦名、卦辞、爻辞和《象传》、《彖传》等组成。就结构而言,每一卦都是由八个基本卦的两个卦排列组合而成,在上面的称为上体,又叫外卦;在下面的称为下体,又叫内卦。例如:
泰(卦名):坤上乾下。意思是,泰卦由坤卦和乾卦两个基本卦构成,上体是坤卦,下体是乾卦。
“小往大来,吉亨。”这一句是从总体上说明这一卦的主题思想的,称为卦辞。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象》和《彖》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每一卦的进一步解释与发挥。
接下来,解释每一爻的具体含义的内容称为爻辞。如泰卦的“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就是解释初九爻是什么意思的。
《周易》六十四卦,每个卦都有六个爻构成,爻的次序是自下而上排列的。爻的名称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位置,一部分表示性质。两部分都用数字。爻的位置有六种,一个卦六条爻从下往上数,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爻的性质有两种,阳爻和阴爻,阳爻用奇数“九”字代表,阴爻用偶数“六”字代表。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爻的名字了。
例如,上面的泰卦,从下至上依次读为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
六十四卦每卦的六爻,象征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上下、贵贱、先后的地位、条件、阶段等,这六个等次构成六个不同的“爻位”。从其内涵与时空上来看,六爻还有以下含义:
表3 爻位的时空内涵
爻位 |
时空 |
内涵 |
上爻 |
未来 |
天道 |
五爻 |
未来 |
天道 |
四爻 |
现在 |
人道 |
三爻 |
现在 |
人道 |
二爻 |
过去 |
地道 |
初爻 |
过去 |
地道 |
初爻和二爻表示过去,是地道;三爻和四爻表示现在,是人道;五爻和上爻表示未来,是天道。为什么我们会说某个人“不三不四”?人在三爻、四爻的位置,他不守人道,所以就是不三不四。
《周易》十分强调当位的问题。凡阳爻处于阳位(初、三、五为奇数,为阳位),阴爻处于阴位(二、四、上为偶数,为阴位),均称为“当位”,象征事物的发展变化符合规律,遵循了正道;反之,凡阳爻处于阴位,阴爻处于阳位,均称为“不当位”,象征事物的发展变化违反规律,背逆了正道。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但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泰卦中,初九,阳爻居阳位,当位;九二,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九三,阳爻居阳位,当位;六四,阴爻居阴位,当位;六五,阴爻居阳位,不当位;上六,阴爻居阴位,当位。再比如,在现实工作中,二把手说了一把手的话、做了一把手的事,就是不当位的表现。
《周易》还十分强调“中”的问题。所谓“中”,就是合理,在一个卦中,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处于上卦的中位,这两个位置优越,称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如果阳爻居中位,则有“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有“柔中”之德。如果刚好阴爻处于第二位(六二),阳爻处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之位,在爻位中是最为吉利的象征。
就卦中各爻之间的关系而言,《周易》中还十分重视“应”的关系。下卦中的初爻、二爻、三爻分别依次与上卦中的四爻、五爻、上爻对应。对应之爻,如果为一阴一阳,互相交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异性相吸引,称为“正应”;如果都是阳爻,或者都是阴爻,不能交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同性相排斥,就称为“敌应”。这象征着事物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运动规律。
例如,泰卦中,初爻为阳,与之对应的六四爻为阴,这就是“正应”,同理,九二爻、九三爻两个阳爻分别与六五爻、上六爻两个阴爻成“正应”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标志着上下和合,阴阳和谐,所以就“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