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意思是说,一大片树林的红色花朵都刷刷地落了,其实这场景蛮壮观的,身临其境应该很爽。然而历代解释这句词都不是这个情感,而是理解为亡国之恨,大势已去的悲凉者也。为什么众口一词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李后主的词。李后主失位被拘,看到这番情景,自然体会不到因壮观而来的爽,只能够悲凉了。所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绝对不是盛夏时分的凉爽天气,而是亡国过程的体验。
理解古人的作品,必须结合古人的身世,才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真谛。有人说,文学作品只要发表了就属于读者了,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这话倒也不差,只是要读懂作品确实要好好体会作者的心境。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实我们也可以站在海边感慨一番,但要是不了解曹操平定北方后的内心自得和统一天下的踌躇满志,就实在读不出这首诗的豪情。
企业文化也是这样,看企业所倡导的东西,如果仅仅理解字面,而不从企业状况相联系也是读不出其中的真实含义的。记得有家大公司的一句宣传词是“某某的服务,让人惊讶!”,那意思自然是好的让用户想不到,大出意料才有惊讶。但那年的3.15节目,披露了这家大公司的恶劣服务,电视镜头切向墙壁上的这句话,意思就大不相同了,而是不地道的让人难以想象,因为惊讶了。
爱多电器很著名的广告词叫“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兴盛的时候,我们理解这句话是这家企业对产品、服务上追求卓越的良好心态,让人很佩服。可爱多倒掉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大不一样了,我们似乎从中看出了企业的挣扎,样子够惨了吧。
像欣赏文学作品必须结合作者人生经历一样,企业和产品的广告词也必须结合企业和产品实际来设计,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也往往被企业所忽略,从而使广告词成为没有任何支持的空话,好象蒲公英的种子,是无根的飘摇了。假如有家葡萄酒企业号称自己某款酒是1992年的年份酒,而卖了十几年了,这个年份的酒居然还大量充斥在市场,不能不让人怀疑起真实性。
而假如这家企业被查出来在那个年头还未曾建厂酿造就显得更加滑稽。当然这样的“飘摇”毕竟是少数,表现比较明显的是空话连篇型的,像那些大着嗓门喊自己是好酒的,我们很难从广告里找到为什么是好酒的根据。其实还不如“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飘摇,尽管没人相信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话,但毕竟先讨个吉利,也不算白听你喊几嗓子。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